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起步太急,新交规撞了“黄灯”

www.fjnet.cn 2013-01-05 11:04  燕赵都市报 来源:燕赵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周东飞:倒计时装置在主要路口有,非主要路口没有。

李妍:这就是一个技术环境的问题,把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了,至少可以解决一半以上的困惑,法规的修改与细化,就是下一步继续完善的要求。现实执行,我看第一步最紧要的,就是赶紧把倒计时读秒器安上,这一点,公安部已经做了承诺。

新交规最大的问题,不仅仅是闯黄灯扣分的单个条款,而是整体上的模糊性

陈方:李妍刚才说到信号灯读秒器的设置问题,确实是这样,这也是新交规不完善的地方。既然你从1月1日起开始实施,但是好多路口没有读秒器,这对司机来说是不公平的。为什么不等设备完善了之后再实施呢?

从修改到正式实施中暴露出来的种种不完善,确实让开车人很生气。至少我觉得,公安部门在推广这项新规的时候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元旦之前,有朋友提醒我牌照上有没有4S店装的那个框架,有的话赶紧卸掉,否则会扣分。之前我压根没注意过这些内容。现在通信很发达,在新交规实施之前,交管部门完全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之类的方式向车主们推广宣传提醒,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

周东飞:个人觉得,新交规最大的问题,不是像黄灯新规这样引发争议的单个条款,而是它在整体上的模糊性。为什么陈方不知道4S店赠送的那个框框要拆掉?因为正式的法规文本中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说法。不知道两位发现没有?

陈方:说到模糊性,我更有感触,新交规修改的新闻出来之后,大家都在热议,有同事提醒我说,其实大家都误读了,扣分的只是针对大车等,和小轿车无关。我又细细看了一遍新闻,还是没看懂到底和小轿车有没有关系。就算我理解能力不强,但新交规修改的表述能不能更清楚明确一些?干吗要用那些让老百姓读起来费劲儿的话?现在强调改文风,关于法律的修改表述问题,确实也该改改文风了吧?

周东飞:现在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的所谓新交规的很多内容,在法规文本中根本就没有相关表述,一切的依据好像都是权威部门对新规的解读。

比方说闯黄灯扣6分,你如果想在法规文本中找到这样的规定,一辈子都实现不了。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明确的规定。

你能找到的规定是,在扣6分的规定下面有一项:不按信号灯行驶的。可是,如此模糊怎么去界定?你又要找交通安全法,交通安全法里面并没有关于黄灯如何的规定。你得再找实施条例。条例中有一条说,黄灯亮时,已经过线的车可以通行。一切仅此而已。

但有关部门就可以解读成,闯黄灯扣6分。不是大家不愿意懂法,而是这样的法规让人学习起来太难了,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寻找真正的依据。

一切都要依靠权威部门的口头解读,这对解读者而言当然是求之不得的。

李妍:确实是有这样的问题,法规只是按法律行文,简单又晦涩地列出了不准这样,不许那样的条文框架,有框架,没细则,现实状况偏偏又很复杂,执行起来,就难免让人无所适从。并且,相关部门的解读,在之前也只说了闯黄灯问题,其他比如用4S店车牌框扣分之类,很多都得依靠老百姓自己去做理解分析,甚至直到新规实施后,有关部门才站出来做了一些简单说明。

陈方:对啊,这些工作本来是在实施之前就应当做的!

李妍:为什么去年10月份新规颁布之前,会有那么多有关新交规的谣言在网上满天飞?其实就是因为整个政策的制定,缺乏民意参与,老百姓不明所以、懵懵懂懂,只能盲目猜测。也正是因为缺乏民意参与,最后制定出来的政策,不仅只能让老百姓自己去做阅读理解,在现实执行中也难以接地气,实施起来困惑重重。

陈方:任何一项法律的颁布实施,不是说你颁布了就可以实施了,而是要看硬件条件是不是达到了。比如污损牌照这个事情,很多人都去车管所或者4s店卸那个框框,大家要排很长很长的队,又没有专门的工具,费时费力。而且最可恨的是,小小的一袋固封,平时只卖4元钱,有地方竟然涨价涨到30元一袋。本报1月3日的新闻说,警方订购了40万套固封救场车牌换装,可是,现在已经开始实施了,万一车主没来得及换被扣分了,那代价谁来承担!各种硬件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急匆匆实施一项法律规定,无疑对被执法者是很不公平的。另外,从这个事情上也看出了“公权力”的傲慢。这样的傲慢,必须修正,否则只会遭遇民意反弹。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不是事先争议要比事后实施中再来争议要好?

周东飞:我觉得,关于黄灯的争议不妨继续,关于新交规的争议也可以继续。但是,我们应当在这些争议中学到一些东西。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