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要有政治建设的主动性
www.fjnet.cn 2013-01-25 08:20 付小为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连日来,多家媒体追问去年的几起全国性热点事件后发现,虽然过去了不短的时间,它们不是仍在调查中,就是已无音讯。 这些事件有“空饷门”、陕西“表叔”等直接涉及腐败或作风问题的,也有大桥垮塌等可能存在腐败链条的。大多与贪腐相关,经由网络曝光,它们迅速吸引全国聚焦,又顺应新闻规律地戛然而止。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范松青所言,如果要靠网民的举报才能反腐,那反腐工作就被动了,放在烂尾新闻上恰如其分。 某种程度上,事件烂尾是反腐工作的现实缩影。中央推进反腐工作的力度在不断加大,民间的反腐呼声持续升高,地方也因此有相应的行动,但很多时候,这些“跟进”仍显得被动,推一下动一下尚且算好,能拖一时是一时乃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更叫人无奈。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目标,结合八项规定等配套措施贯彻落实,表现出中央在反腐问题上的坚定决心。然而,进入地方层面,各地的行动和步调并不整齐划一,不同地区差距极大。如广东这样的地区,开放较早、条件相对优越,无论在地方制度建设,还是官员、民间反腐认知方面,会表现得更为积极。而另一些地方,则存在严重的认识不足,并伴随行动迟缓。 反腐力度加大,中央施压是一个重要因素,但主因其实来自民间。民风已变,不反腐无以取信于民,反腐不成休谈“中国梦”,中央的一系列举措正是看到了这一层面的变化。而贯彻中央要求,地方官员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要不要反腐这个问题,不在于拖或者不拖,而在于根本没法拖。 不少地方以为,反腐是一回事,发展是另一回事,“一心一意”谋发展。实际上,民间变化还包括企业、人才的认知转变。过去,企业找投资沃土,是哪里优惠多去哪,如今,地区间的政策“红利”已无多大差别,良好的政治环境成为资本、人才的流向考量。一个好的政治环境,意味着明确的规则,严格照规则办事,良好的行政效率,足够的发展空间,以及可以预期的未来。而一个好的政治环境,必须是清明的、清廉的、清正的。应当说,改革是中国的最大红利,正是要放在反腐与发展间的关系上来理解。 反腐需要中央自上而下推动,但即使站在促进地方发展的层面,地方也应当更有作为。总在认识上将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相区分,放弃地方在政治建设上的主动性,不仅阻碍国家的宏观发展,也拖了地方发展的后腿。 不过,也要看到,包括广东在内的一些地区表现出的更高认识,本身说明了即使在体制内部,对反腐、对改革的看法并不是铁板一块。总有一些地方、一些人,试图通过努力推动改进。事实上,这种认识和行动便是国家变化的希望。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23]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 [ 01-14]开放厕所也有政治高度
- [ 01-03]期待“政治勇气”坚定改革步伐
- [ 12-27]直言者的恐惧不是自生的
- [ 12-26]公开领导人信息符合现代政治伦理
- [ 12-20]严惩“贪腐”护航“廉洁政治”
- [ 12-19]逼问出来的政治潜力
- [ 12-01]政治人物的退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