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听听“长辈式”的年味问候又如何

www.fjnet.cn 2013-02-01 08:39  白靖利 来源:燕赵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工作怎么样?对象找到没?工资拿多少?房子买在哪儿?……”许多人回家过年都要面临一番关心和“拷问”。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今年有网友组织了一次大反攻,变被动拷问为主动反问,引爆微博热点。

“拷问年年有,今年何其多”。事实上,长辈的关怀从未离开。恐怕许多人都有过年夜饭时拿成绩单换压岁钱的经历吧,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长辈们关心的内容从考试成绩逐渐转向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罢了。

有网友吐槽“年味变淡,功利味儿渐浓”,这种情况并非今时今日才有。诸位小时候恨之入骨的“别人家的孩子”正是家长们攀比的结果。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亲戚朋友如此,街坊邻居亦是如此。确实有一些大妈级的人,喜欢以打探别人家孩子的隐私获得心理上的愉悦,甚至将孩子成就的比较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

或许那时候还小,诸多“80后”、“90后”最多只是在心里生点闷气。年纪变大后“反抗”意识逐渐强烈,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这种郁闷不断强化。历经多年中西文化融合洗礼后,年轻人的自我意识也在增强。许多长辈关心的工作、婚姻状况,都被认为是隐私,不愿被多问。

许多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过得并不如意,而家中少问世事的长辈都以为他们风光无限,谁也不会与“房奴”、“屌丝”等身份联系起来。即便是古代,出门在外的人也容易被亲朋好友当做“有出息的”。鲁迅就有同感,在《故乡》中,“迅哥儿”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故乡后,“豆腐西施”大声嚷道:“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

当然,长辈们都是善意的关心,并希望以自身的经历给予年轻人一定的指导和建议。然而,在世事变迁以及代际沟通频频出现问题的前提下,这种关心注定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许多在外打拼一年的年轻人,回家只是渴望一份宁静,感受一下家庭的温暖,却因为长辈们“轰炸式”的关心,盼望回家变成了恐惧回家。

长辈们的关心已成为一种多年的习惯,让他们一下子改变恐怕不大现实。不谈论工作和生活,关心如何体现?没有了这两样最重要的话题,长辈们又能与小自己一两辈的“80后”“90后”们谈些什么呢?如此看来,需要做出改变的应该是年轻人自己。

面对长辈们热切的关心,我们应当给予体谅和理解。不理不睬不合适,这又将陷入“无话可谈”的状态,甚至让长辈们以为孩子不愿搭理自己。不回家躲避“拷问”也不可取,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过年,不但自己感觉凄凉,也失去了维系亲情的一个重要机会。

被众多网友推崇的“反拷问”行动,恐怕也只是过过嘴瘾而已。一则,问不恰当的问题不礼貌;二则,面对长辈,我想没几个人敢问“夫妻关系是否和谐”、“更年期过得还顺利吗”等问题吧。毕竟,中国还有尊卑有序的传统,一不小心就成“大不敬”了。

要想过好年而又不被过分的关心困扰,有两个办法可行。太极的精髓就是“四两拨千斤”,如果能轻巧地将问题回避过去,甚至用一种旁人察觉不到的方式将问题抛给长辈,或许能躲过一“劫”。但依我看,我们应放平心态,学会适应这种中国特色的年味问候,并同长辈进行换位思考:他们并非希望你取得多大的成绩,只是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关心。老老实实地汇报情况,告诉他们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才能让他们理解和放心。退一步说,为了回家过年,千山万水都跋涉回来了,几句唠叨怕什么呢?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