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要补"文化课"
www.fjnet.cn 2013-02-16 17:47 王 洪 来源:东方网 我来说两句
蛇年春节,沪上郊区众多的“农家乐”,成为市民节日长假休闲度假的首选。春节长假逃离都市,和亲朋好友一起欢聚农家乐,选择乡村快乐慢生活,成为申城市民节假日普遍选择的一种休闲方式。 笔者春节去了2个“农家乐”,看到“农家乐”里除了挂红灯笼,贴春联、体验到的还是和过去同样的“吃饭、喝茶、打牌、麻将、骑马、摘菜和卡拉OK”样式,大家都说现在上海市郊众多的“农家乐”,基本上还是停留在这种模式,在“农家乐”这块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没有摆脱过去那种简单乏味、内容重复的经营瓶颈。 “农家乐”作为申城旅游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想长久吸引都市人前往,需要不断充实“农家乐”的文化内涵,挖掘农家乐的文化基因,打破市民对“农家乐”的传统概念,体验在城市不能享受到的生活乐趣。“农家乐”要摆脱同质化的模式,通过补充申城民俗文化的基因,用富有文化内涵的样式,丰富自己的内容和形式,让都市人感受到不一般的体验。 去年我曾经到过浙江富阳的黄公望村,这个原先小小村落里,有10多家“农家乐”,同质化的激烈竞争造成不断衰落,但有一家却不断跳跃发展,从最初“1.0版本”的吃农家饭,升级到“2.0版本”的务农体验、农俗活动,乃至“3.0版本”的文化创意发展。这家“农家乐”运用文化的元素,不仅在农庄里增加了坐牛车、水果采摘、打年糕、种植、垂钓、烧烤、挖野菜等游客可参与体验的项目,还开办了乡村大舞台,增加竹竿舞、采茶舞、插秧舞等与农活相关的文娱活动,给原来传统的“农家乐”带去了新的亮色,吸引当地和上海的不少市民纷纷前往。浙江长兴一些经营成功,吸引沪上众多市民去的“农家乐”,也是引入文化观念的升级版“农家乐”。 植入文化内涵,才是“农家乐”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期望新年上海市郊的“农家乐”,也要引入创意的理念,拓展思路和想象,站在城市人群享受“慢生活”,换一种休闲方式的角度,努力挖掘文化内涵,寻找地域特色,可以引入运用“非遗”项目,比如上海郊区的皮影戏、打莲湘、手狮舞、滚灯、纺织、沪谚学唱,申城民俗游戏和文艺样式,类似扁担戏、荡湖船、小锣鼓、浦东说书等,大量的农俗农食农活等,吸引游客共同参与体验,让旅游者亲身体验,自己做野菜饼、海棠糕、野菜汤团、“老八样”,在满足了吃喝玩乐之后,提供更多的精神体验,回味乡土文化的滋味。 “农家乐”也要运用文化的创意和力量,转型驱动,创新发展,在调整变革中增加文化的内涵和基因,提升自身的文化吸引力,才能与时俱进,壮大发展,形成上海“农家乐”独特的吸引力,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其中。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