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雾霾治理,从区域联动到共同发展

www.fjnet.cn 2013-02-18 18:28  胡印斌 来源:法制日报 我来说两句

很多专家都很怀念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的环境治理,认为彼时周边省份对众多中小企业的严厉关停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北京的空气质量。只是,需要指出的是,一者,奥运期间的关停措施,毕竟是阶段性的应急之举,地方政府也好、相关企业也罢,接受起来并不太难;再者,强调保障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在时间上也比较具体明确。

具体到目前的京津冀雾霾治理,奥运语境既已不存,恐怕很难再延续或简单复制那时的做法了。现在的区域联防联控,应该走出应急式的短期思维,立足于构建一个常态化的长效机制,应该一并考虑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环境与发展权益。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从环境治理的区域联动做法,走出一条区域内成员共同发展的路子来。

比如,有资料显示,河北新增的二手机动车中,60%来自京津地区。这样,尽管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新车排放标准逐渐提高,大量未及淘汰的旧车污染也并不会减少,只是转移了而已。同样,河北等地承接北京市外迁的工业企业也是这个意思,企业虽然迁出了北京,但加重了周边的环境污染,最终还是会对北京形成包围之势。

而这样的转移之所以能够发生,根源还在于北京与周边地区实际存在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落差。可以说,只要这样的落差存在一天,类似的污染排放易地再来的情形就不会绝迹。不仅如此,目前在各地迅速勃兴的城镇化浪潮,其在初始阶段如果不能避免以往那种粗放的发展模式,以资源、能源消耗作为代价,情形只会更糟。

可见,若想真正实现环境治理的区域联动,关键是要有一个长远的、区域整体的发展规划。这其中,一方面,区域内成员单位都应该有大局意识,“同呼吸,共责任”,这样才能实现共同体的诉求和利益;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尊重共同体成员的个体利益,要在落后地区的发展诉求与愈来愈高的环境标准之间,找到平衡。

空气质量的问题,归根结底体现在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上。治本之策,在于缩小差距,共同发展。如果无视这些,即便可以强制关停落后地区排污不达标企业,风头一过,也注定会报复性反弹。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会越来越凸现出来,北京及北方一个多月来的雾霾天气,只是一个开端、一个提醒。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