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私家侦探”栽了,为何不见“内鬼”现行

www.fjnet.cn 2013-02-20 11:02  邓闽军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自己的银行账户、出行记录、酒店住宿等个人隐私,没向外人透露,却轻易被人掌握,这会不会让你感觉很吃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私家侦探”张红(化名),通过网上转买转卖个人户籍、住宿、航班乘坐等信息共8000多条,一年时间非法获利10万余元。近日,张红因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钦州市浦北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2月19日《法制日报》)

矿工出身,高中学历却干起了倒卖个人信息的勾当,被抓纯属必然。只是号称“私家侦探”的张某岂能如此神通广大呢?靠倒卖个人信息的差价坐享其成的事,背后必有其一套完整的灰色利益链。怎么看,张某只是落网的一小虾,还在逍遥法外的漏网之鱼该如何“布网”呢?出卖个人信息的“内鬼”们该如何使其现原形,甚至绳之以法呢?

所谓的“私家侦探”之所以“生意红火”,部分网站成了帮凶。张某所开的网店公然干起了违法勾当,所属网站岂能不知,又岂能无责?在网上什么店铺都可以开,什么可以出售,那还有什么道德可言,法律法规的约束在这些人眼里岂不成了形同虚设?此外,诸如“蚂蚁队长”、“精英之路”等多个专门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QQ群,网络的监管又何在呢?

当然,最可恶的就是那些掌握个人信息资源的相关单位的“内鬼”,没有这帮人的胆大妄为,倒卖个人信息就缺少了很多源头。网络联络交易给案件的侦破以及办案人员顺藤摸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因此,从相关单位内部把关,堵住管理漏洞才能减少个人信息外泄。防“内鬼”相关单位有责,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同样有责。一名所谓的“私家侦探”栽了,并不值得庆幸,可惜的是“内鬼”的侥幸心理还在继续“存活”。

利用网络交易进行违法犯罪的手段在不断增多,其花样在不断更新,给案件侦破带来了新的挑战。不过,“私家侦探”的马甲终归会被戳穿,只要真正的侦探们能够持之以恒的对这类违法犯罪进行打击,就足以给他们最严厉的震慑,不要给他们留有余地,只有“内鬼”们早日现行,给相关单位管理敲响警钟,才能还更多人的一份个人隐私安全。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