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面对“量化宽松”中国要主动应对

www.fjnet.cn 2013-02-21 08:38  魏 星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美联储给增发货币政策起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名字——“量化宽松”,并从2008年底开始先后执行了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希望提振美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谷底。欧盟、英国和瑞士也相继效仿。媒体称,在2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莫斯科会议上,“货币战争”问题成为讨论焦点。

尽管不能把目前欧、美、日等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简单理解为加印钞票,但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却与直接加印钞票以缩减政府财政赤字或偿还政府债务相似。房地产市场过度供给、热钱涌入新兴市场都是其直接后果。因此,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量化宽松”政策给全球市场带来了风险与波动,特别是对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而言,已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并对经济的中长期稳定造成了潜在威胁。

这种威胁有几个方面的表现:其一,本国货币被动升值;其二,输入性通货膨胀;其三,投机性“热钱涌入”。有学者把欧、美、日的“量化宽松”政策称为“货币保护主义”,这一行为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拉高本国通货膨胀水平,导致本国货币贬值,损害他国产品的竞争力,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有相似之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汇率的起伏也给国际投机资本创造了机会,“热钱”涌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领域,破坏其宏观经济稳定,影响这些国家消费者实际福利的提高。“金砖国家”曾多次公开批评欧、美、日发达经济体,不负责任的“量化宽松”政策等同于向新兴市场国家输出经济危机。

具体到中国,发达经济体的“量化宽松”政策进一步强化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给尚处于转型中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压力,导致诸多产品的成本比较优势降低,海外市场需求明显下降。随着中国市场越来越紧密地与国际市场发生联系,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任何一次波动都在中国的宏观经济发展上留下印记。

中国是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后来者。作为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如何主动、灵活地参与长期由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是摆在中国宏观经济决策者面前的一道考题。当年“七国集团(G7)”的风采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以“二十国集团(G20)”为代表的多元化世界经济治理体系。面对欧、美、日经济体增发货币的动作,中国有必要作出充分的预判,紧密结合国内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充分利用中国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动机”的优势,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中争取话语权,力争实现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游刃有余,以便延续中国经济“风景独好”的局面。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