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否进课堂应听学生意见
www.fjnet.cn 2013-02-25 08:51 蔡小文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书法是否应该进课堂?这个问题应该先问问学生们。 1962年,郭沫若曾为《人民教育》杂志题写了一段话:“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但要成为书家,那是另有一套专门的练习步骤的,不必作为对中小学生的普遍要求。” 从那时起到现在,50多年来,书法一直想进课堂,却始终效果不彰。“文革”一段且不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改革开放以后,也不见很大起色。究其原因,学生不认同是重要原因。 很长时间以来,书法,特别是毛笔书法,已不是读书人必须掌握的技能,而是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艺术形式存在着。在教学中,它已从必修课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途径。但提高素质的方法多种多样,书法并不具有唯一性,比如音乐舞蹈、跑步做操,都可以成为提升素质的手段,因而书法进课堂得到的响应并不热烈。加之目前学生课业压力过重,再加一门非常耗时耗力的书法课,确实让人吃不消。 郭沫若讲了学书法的好处,但事情往往有两个方面。孙过庭在《书谱》中,对佳书赞美的同时,必有对俗书的抨击,可知学书法若学不好,不仅得不到“钟张之精、二王之妙”,反而会落得一身俗气。中国历史自有开科取士之制以来,能够金榜题名的那些人几乎都有一块书法的敲门砖,及至位列朝堂,则忠奸混杂,贤愚并存,且谀媚庸俗者尤众,可见书法对人的素质,特别是道德养成起不到根本作用。 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从技术层面开始,最终影响到人的心灵,达到“道”和“美”的境界,其过程曲折美妙,沉浸其中,其乐无穷。但如果对此不感兴趣,则味同嚼蜡,了无所得。美国职业篮球教练员们评价一个运动员时常说,他有天赋,有阅读比赛的能力。学好书法,同样需要天赋和阅读的能力。不可否认,青少年中有很多人会对书法一见如故,但也会有相反的情况。就像一些孩子不喜欢弹钢琴、不愿意跑步、对奥数没有兴趣一样,肯定会有学生甚至很多学生不爱动毛笔,我们应该宽容这些孩子,帮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天赋。 书法进课堂的本意当然好,但是如果学生不认同、不想学,实际效果与本意必然相去甚远,以致背道而驰。现在,希望“从娃娃抓起”的东西太多了,但有多少真抓出效果来了呢?有时候,不是我们抓得不紧,而是学生们真的不愿意学或者不适合学。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学习书法的机会,但不能强迫他们。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25]书法教育进课堂违背教育原理
- [ 02-25]书法进课堂有助传续中华文化
- [ 10-31]让孩子感受到书法艺术美
- [ 09-02]开书法课关键在落实
- [ 08-29]书法课易开,教师恐难寻
- [ 08-29]书法课会不会成了“豆芽课”
- [ 08-28]中小学书法教育关键在落实
- [ 01-06]赵本山书法拍出92万元,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