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正视“李天一案”中的民意之忧

www.fjnet.cn 2013-02-27 07:30  木须虫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几天来传得沸沸扬扬的李双江之子涉嫌轮奸案再起波澜,一则“女主角撤销控诉,已达成和解意向”的微博在网上得到广泛传播。记者昨晚就此事进行求证,据可靠消息显示,警方目前尚未接到双方达成和解的消息。警方更表示:“这是公诉,不是说撤诉就能撤诉的。”(2月26日《北京晨报》)

“李天一案”性质恶劣无须多言,引发的社会反思也是多角度的。

刑事案件属公诉案件,当事人撤销控诉不符合程序,并且刑事案件也不存在和解制度,这样的传言显然缺少常识与逻辑。但是,案件走向事实澄清的反面未必不会存在现实可能。比如,有律师称,“假如公安机关经过调查,发现李某的强奸事实不存在,或者女方改口说自己是自愿的,那么李某将被无罪释放”。

显然,任何有利于嫌犯从轻处理的都是公众不愿意看到的。虽然,这里有先入为主的感性认识所左右,缺少应有的理性,然而一边倒的担忧,无疑承载着司法公正渴求的心理趋同。“富二代”、“官二代”之类称谓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潜在着权益对抗的语境,背后有着难以言明的弱势自危心理。因而,“李天一案”已然超出个案的特征,何去何从,事实关系到社会普通群体心理最脆弱、最敏感的那部分神经。

在真相只有一个的情况下,如何能让案件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显得尤为关键。而这些,既取决于司法部门能否严格遵循法律的程序与制度,杜绝各种人为干扰,又决定于女主角及其亲属能否顶住多种压力和可能存在的诱惑,守住公正抗争的底线。

尽管“李天一案”再起波澜,传言有误导舆论的嫌疑,但是于其中的民意隐忧应予以相应的正视。舆论倒逼的目的终究只是期待与推进公正,这是网络时代弱势自危心理下普通群体唯一能做的。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