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民间“微公益”欠缺,政府不妨发力

www.fjnet.cn 2013-03-07 11:52  郭杨阳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年,随着网络的发展,“微公益”成为不少网民学雷锋、做好事的一个新途径。但记者发现,一些微公益活动,实施时受到不少因素制约。近期,福州网民为帮助平潭尿毒症少女吴玲的“微公益”活动,就因为没有慈善组织愿意认领、管理捐款,迟迟无法启动。(3月6日《海峡都市报》)

比起少女吴玲身患重症而得不到救治,“微公益”已具雏形却无法最终落实更令人心痛。民间公益激发的互助热情汹涌澎湃,物化的捐款也有相当规模,爱心为何就走不完这“最后一公里”?

一些慈善组织不愿认领、管理捐款,这不难理解——网友捐款虽然达到了一定数量,但是,毕竟离所需款项还有不小的差距,慈善组织此时来接手,如能在后期顺利募足剩余资金还好,如若不然,势必陷入尴尬境地。再加上,网络的开放性不断增强,涉及资金募集的民间社会组织也越来越成为大家注视的对象,涉及大量资金,并且是有缺口的资金,民间慈善组织难免胆怯。

但是,事情并非就此无解。旨在弘扬爱心、治病救人的“微公益”活动,应该兼容并包,有勇对尴尬和直面质疑的勇气。实在不然,也该有政府部门的保驾护航。即使民政部门不能通过一些“特事特办”的救助渠道,对吴玲实现救助,也该及时地接管这些爱心捐款,并进一步推动这次爱心捐助活动。

事实上,完整的民间公益不仅包括一次救助活动的发起,更包括对募集资金的管理,只有将爱心完全送达需要者的手中,并在事后坦然地接受公众的监督,才算公益活动的圆满结束。当然,中途接手那些已经初具雏形的公益活动,也应该是公益的题中之义。但是,限于当前我国民间公益尚处于初创时期,组织者不一定有此程序理性,也不一定能下决心中途接手尚有“缺口”的公益活动。此时,就需要政府的力量适时介入。

初创时期的民间公益,需要有一个时间段来适应、完善,而在这个时期内,民间公益的欠缺,理应由政府相关部门补齐。毕竟,民间的公益、慈善组织,是对政府所主导的社会保障的有力补充,在民间力量的初创期,理应得到政府部门的保驾护航。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