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慈善事业选人要唯善是举

www.fjnet.cn 2013-03-08 07:50  椿桦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眼下,我们的慈善事业遭遇到信任危机。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信任危机促进了中国红十字会的改革,但公众信任短期内不会“回暖”。

直面问题、誓言改革,是个不错的开端。但于公众而言,怎么改,才是重中之重。赵白鸽谈到了红十字会已开始进行的改革,例如红十字会引入了一批专业化人才队伍、邀请各领域知名人士加入并成立了社会监督委员会。

这些用人方面的举措,疗效当然会有,但治不了病根。我认为,赵副会长所说的改革绕了些弯子,其实真正要下决心改,是没那么复杂的,仅需做一件事就够了,那就是:让自己完全透明起来。对于慈善事业来说,拓展财源的唯一生产力是公信,除此别无捷径。善款收支越透明,慈善公信力就越高。

心底坦荡不怕羞,敢于让自己透明起来者,唯有内心无私者。当前,官方慈善机构的从业者,鱼龙混杂,从业标准不够明确。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出台《慈善法》,而《红十字法》在用人标准和违规追责方面,也没有明确规定。从赵副会长谈及的用人举措来看,专业人才的选拔,缺乏公开性;社会监督委员会的组成人选,也是由自己主导决定。这对促进红十字会的完全公开透明,作用有限。

慈善事业,应当选拔正义、善良的人来干。正义和善良难以直观地辨认,但可以通过一个人过往的品行、口碑来判断。媒体披露的无私好人比比皆是,他们中有几十年如一日资助贫困学生者;有卖掉自己房子扶危济困者;有拾破烂收养弃婴者……这些爱心人士才是真正的慈善业“专业人士”;由他们募集、管理并监督善款,公众应当相信他们不会让善款“长毛”,让赠品成为倒卖品。

当然,好人也有变成坏人的可能,让变坏的人从事慈善事业,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慈善业公信力,又会受挫。这就得由专门的法律发挥作用。法律不仅要有人员退出机制,更要有问责、惩处机制。目前来看,我们的慈善领域虽然出了不少丑闻,但受到严厉惩处者,却鲜有所闻——贪污善款被判刑者除外,因为那是刑法追究的范畴。

成立于1904年的中国红十字会已是“百年老店”。今天,这间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为宗旨的“老店”能否重拾公众信任,归结起来,还得通过“人”与“法”来实现其无条件公开透明。据悉,《中国红十字法》已列入全国人大修法计划,《慈善法》也在起草之中,我期望,立法者慎重考虑我以上的建议。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