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农民代表与省长抢发言机会”发人深思

www.fjnet.cn 2013-03-11 15:32  倪洋军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蒙省长,别和我抢了,让我发几句言吧!”贵州省代表团3月8日的分组讨论会上,农民代表梁文同和同为代表的贵州省副省长蒙启良“争”起了当场会议的最后一个发言机会,引来现场一片笑声。(2013年3月10日京华时报)

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没有领导,只有代表。虽然大家来自四面八方、社会各界,但只要来到这个舞台上,便无权力大小、职务高低之分,也无领导干部、工人农民之别,更无该谁先讲、该谁后讲之序,他们都分享同一个称谓:人民代表,都共担同一份责任:履职咨政。正因为如此,贵州代表团上发生的“农民代表与省长抢发言机会”本该很正常。但却“引来现场一片笑声”。当然这笑声中有对农民代表敢于与省长争抢话语权、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履职建言的赞赏,同时也让我们读出了别样的滋味,发人深思。

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任何一位参会的代表都要积极参政议政,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有机会讲话,毕竟会议时间有限而参会代表又很多。因此,能够“争”到发言机会,确实不容易。另外,正如李克强副总理3月6日在参加湖南团第四次全体会议讨论时所言,“你我都是代表”,“不要干扰他发言”,来自基层一线的“草根”代表与领导干部代表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机会上是均等的,不存在一定要等领导干部代表发言过后才能轮到农民代表发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民代表与省长“争”发言机会,是法律赋予人民代表的应有权力,也是“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本质体现。农民代表与省长抢发言机会,不存在对领导干部的不尊重、不礼貌,而是官民平等的生动写照,是会议新风的一个缩影,是农民代表主人翁地位的彰显。

“到北京这几天时间,我准备了5条建议,已经瘦了5斤。”梁文同说,自己当选了人大代表,就要尽力为农村的发展说话。现在终于把憋了一肚子的话说出来了,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一个来自基层一线的农民代表为了能够准备建议,“两会期间,除了开会、吃饭、接受记者采访,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写建议了,每天要熬到凌晨两三点才睡。”就这样,几天下来他已经瘦了5斤,这种尽心尽责的责任担当精神,令人钦佩。而相比之下,少数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到北京参会,不是将主要精力用在履职咨政的责任担当上,而将其当作了修身养性、自我表演的场所,逃会、开会打瞌睡、玩手机等登不上台面的现象时有被曝光,有的要么干脆当“无言代表”、“闭嘴委员”,要么在发言的时候,海阔天空,云里雾里,空话连篇,穷讲白说。有的领导干部代表还很习惯自以为是,在参加讨论时或接受记者采访时,热衷于“定调”、“发话”,官腔十足,甚至有的还容不得别人插话……如此等等,都是摆不正自己在“两会”上的位置,弄不清自己在“两会”上的身份的表现。这样的代表,也不可能真正担当起“人民代表为人民”的神圣职责。农民代表为准备建议宁瘦5斤肉的担当精神以及为“抢”发言机会而冒可能得罪省长“危险”的自信执著,值得学习。

在全国“两会”上,讲真话,讲实话,讲管用的话,是会议新风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每一位与会同志的基本要求。应该说,前文提及的这位农民代表精心准备的5条建议,很实际、很实在,很能反映问题,很能说明问题,也是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关注、认真落实的民生问题。其实,这些建议,别的代表也可以提,包括我们的领导干部们也应该熟悉。但是,诸如农村道路建设、农村电力设施、贫困山区农村合作医疗、社会治安维护、农村青少年沉迷网络等方面的问题,领导干部们,真的都很清楚、都很熟悉、都很重视吗?恐怕未必。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太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搞决策、拍着胸脯乱表态了。少数干部对基层的情况根本不了解、不知情,或者不想问、不愿问,即便是身处基层的一些干部,由于习惯于“浮在下面的上面”,不深入生活,不深入基层,对最底层的情况也未必熟悉,对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也未必真了解。鉴于此,从一些领导者嘴里讲出来的话,才总会拿腔拿调、官话连篇、缺少“干货”。对此,我们的干部是该扪心自问一下了。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级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把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全国“两会”,是民意最集中的地方,是民生最关切的时间。每一位与会同志只有“话向着群众利益说,事照准群众心坎干”,才能积极建言献策,敢于说话,敢于说不同的话,发出更多的“人民好声音”,成就更加美好的“中国梦”!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