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掉“创新泡沫”
2013-03-13 08:51:43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代表提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企业为了争取专项科技资金,不惜安排专人公关,国家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被演绎成了企业跑项目、争资金;钱一到手,草草交差了事,“创新”的结果并不重要。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代表也指出,我国的专利转化率不足5%,有相当一部分申请人为了专利而专利,这样的“创新”只是泡沫。 两位来自企业的人大代表所道出的现象让人思考。近年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国际领先成果,增强了“中国创造”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但不可否认,一些企业在自主创新中,喜欢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存在创新“泡沫化”、“口号化”的倾向。很多所谓“创新”只是名词创新,大把的奖章、证书、专利,却与市场脱节。这种“创新”,造成一种“技术繁荣”的假象,正侵蚀我们创新的机体。康美药业马兴田代表就表示,我国专利总数超过500万件,堪称专利大国,但现状是企业缺乏实用技术。 造成创新“泡沫化”的原因很多,企业与科研机构急功近利、市场营销的功利主义、基础性研究的薄弱……不可否认,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国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相当一部分是通过科技专项资金拨付来实现的,在这种制度安排之下,怎样立项、进而成功拿到资金,是企业考虑的重点。因此,一些企业把立项前期的公关摆到了重要位置。而项目评审部门主要关注项目申报方案,资金拨付后对企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则缺乏有效监督。创新成果验收的考评体系不够严格,也反过来助长了“跑立项”的风气。 重项目包装、轻创新效果,这种为了资金而进行的创新,堪称本末倒置。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建立健全更加科学严谨、更具有前瞻性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自主创新而言,如果相关专项资金由立项环节拨付改为验收阶段奖励,相信会有助于引导企业将自主创新重点放在成果转化和实现经济效益上,挤掉“创新”的泡沫。 |
相关阅读:
- [ 01-17]传统百货业需靠创新“自救”
- [ 01-07]应怎样向以色列学习创新?
- [ 12-26]创新注入发展新动力
- [ 11-12]创新思想观念亟须深入转变
- [ 11-06]基金创新应缓步渐行
- [ 10-15]9月出口创新高是意外之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