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酒的委屈你未必懂
www.fjsen.com 2013-03-20 11:47 邓海建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昨日,有网友在微博上以图文的形式爆料称,四川监狱系统在五粮液酒厂定制了价格不菲的五粮液专用酒。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轩然大波。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办公室主任苏虎彪,苏虎彪称此酒并非五粮液,而是四川省监狱系统2010年向五粮液酒厂定制的接待用酒。(3月19日《南方都市报》) 民众对“定制”有点想法,其实也不难理解:权力定制的意思,跟开发商精装修“定制”的缩水品牌,显然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前者是实打实的VIP。一般而言,低端酒是不需要定制的,没人去定制“二锅头”,这就像穿背心的没必要打领结一样。加上这些年,“定制酒”、“特供烟”等传出的“绯闻”无数,权力一旦偏好“定制”,有预算软约束的事实在,难免不令人浮想联翩。 客观地说,公款消费自然不等于公款浪费。如果“每瓶酒在100到200元之间”属实,舆论监督也很难论证出这个价码的定制酒一定就是违法违规:一者,的确目前尚未明文禁止“定制”;二者,这价格似乎也比市售五粮液也低了很多;三者,事发汶川大地震后,加之“四川本就是酒乡”,因此“对外接洽和考察都需要喝酒”。如果以上事实是无欺的真相,这“系统定制酒”简直就是勤俭持家的典范。道理不复杂:没有这一两百的定制酒,就得端上成百上千的高端酒,贵贱轻重,一目了然。 于此而言,定制酒可能还很委屈。但这样的“委屈”,显然建立在以下几个逻辑前提之上:一是公务招待无酒不欢,二是吃啥喝啥反正都是预算埋单。于是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公众判断公务消费是以“洁版”的标准,不该胡吃海喝,更不该没事喝酒;但公职部门恒定公款消费的尺子要“大度”得多,往往是遵从“上限”考量——譬如当年的茅台高管,不就曾抛出“不喝茅台喝什么酒”的反问吗? 定制酒也许是节俭的主意,但本质而言,这顶多只能算是“次坏选择”。与最坏的浪费相比,定制也许是合适的;但与检点的权力消费相比,任何定制都难以自证清白。但真正的问题是,如果不是有定制酒商标的“铁证如山”在,假设相关部门直接去消费白酒中的“高富帅”,喝得无声无息,谁能从酒瓶子上看出这是哪个系统消费过的呢?事实上,茅台五粮液在公务消费中的比重,一直也只能停留在传说阶段。 所有的问题归结到最后,无非还是权力的问题——喝酒的权力自说自话,买酒的权力阔绰潇洒。如果权力能“戒酒”,公权都能装进合法合规、合乎民意的“笼子”里,有关公款消费与高端白酒的“爱与哀愁”、有关定制酒的烦恼,估计就都能烟消云散了。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20]“定制酒”就是“特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