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改革要触及“吃财政饭闲人”的饭碗

www.fjnet.cn 2013-03-26 17:24  滕朝阳 来源:羊城晚报 我来说两句

新华社昨天的一篇报道,列举了从前机构改革中的种种怪象,诸如改出一批吃财政饭的闲人(如满天飞的巡视员,不调研的调研员),少了正式工多了“临时工”,以“改革”之名行“涨价”之实,行政审批明放暗收、小放大收等等。机关里吃闲饭的、长期做“临时工”的,什么时候没有?因此,此类怪象与其说由机构改革直接导致,不如说是当下日常行政的一般状态,但对已经推开的新一轮机构改革也不无警醒作用。

新一轮机构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转变职能。政府职能发生转变,机构设置自然要作相应调整,附着于机构的人员也就不能不随之发生变动,而最难办的就是这“人往哪里去”。

从历史上看,政府公务员在机构调整中一般是等待被安排的,鲜有如下岗工人那样自谋出路、二次创业的典型案例。这似乎已成一种传统,甚至是机构改革中公务员享有的一项权利,因为他们曾经“做出贡献”,现在又“做出牺牲”,所以“有责任,也有义务把他们安排好”。职数少了、位子没了,头头脑脑却还都在,只好安排一些人去做巡视员、调研员。虽类于投闲置散,并无实职,亦无责任,可慰的是待遇一切照旧。

其实,这样的现象平日也很常见,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都所在多有,可能只是在机构改革的当口更突出一些罢了。有的领导干部58岁“退居二线”,有的地方则规定50出头就须退出领导岗位,但离真正的退休还有两年或更长,这些人这些年就过着被财政供养且优哉游哉的生活。这无疑意味着财政负担的增加,而在另一方面则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尤其是严重背离责权利统一的行政原则。至于没有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遭受的心理震荡可能大些,但同样会被负责任地得到安排,而分流来分流去,总不出政府系统或政府掌控的领域。

基于以上分析,似乎有把握说,在机构改革中政府工作人员的流动重组,很可能只是一种内部循环,并且只会增加政府的运行成本而不是相反。但这不是机构改革的必然命运,而是长期行政惯性的必然结果。

又比如说“临时工”现象。政府若有临时性工作,雇用临时工是必要的,但临时工若在一个部门长期存在,则要么是编制定得不合理,要么是机构管理效能低,要么是部门管了一些不该管的事,才显得人手不够。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的到位,仅仅是为行政改革的深化奠定了一个必要的前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机构改革搞了很多轮,但看上去人们的“官念”与往昔并无不同,公务员只能进不能出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也就是说,机构改革可能触及一些人的官位,却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公务员的饭碗。既然饭碗还是铁做的,报考公务员热十几年来未见减退又有什么不能理解呢?但政府变革中的公务员,除了等待被安排,还有什么路可走呢?有人说,“庙”没有了,“和尚”也得改行。问题是,做惯了和尚,念经、撞钟还可以,旁的却不会,或也不屑于干,要改行就难,更何况有些人一旦入得庙来,就笃定生是庙的人、死是庙的鬼?因此,最便当的出路是再造一个新庙,这样就又有人来给自己烧香磕头了。如果奉行自然淘汰,则既不用触及自己的灵魂,也不会触动别人的利益,但付出的代价是改革的成效打折扣,甚至改革的成果被吞噬。

抱定政府过紧日子、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决心,就必须大力改革公务员制度,特别是建立健全公务员退出机制。一朝当上公务员,便只能升不能降,只能进不能出,终身不复有生计之忧,此种十分特别的观念与现实,只会拖累包括机构改革在内的行政变革。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