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墙皮是另一种“到此一游”
www.fjnet.cn 2013-04-08 09:59 邓海建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清明小长假三天,莫言旧居接待的游客超过千人。游客中既有单纯去参观沾“文气”的,也不乏“抠墙皮、挖砖块”的。图为莫言旧居的土墙局部泥块被游客“抠掉”带走。(4月7日《京华时报》) 中国人讲究“沾喜气”,百年一遇的诺奖,就算高潮过去,仍是天大的惊喜。从去年的“顺萝卜”,到今年的“抠墙皮、挖砖块”,游客们都是走的这样的路线。这当然不够风雅,莫言旧居要是这么被“参观”下去,13亿中国人轮番去游览一番,迟早会灰飞烟灭,连渣滓都不剩一星半点。于是,摆着“二”造型在旧居前拍照的很不满,曾买了莫言作品束之高阁的更鄙夷——这样的做派,是要拆了莫言旧居吗? 说白了,抠墙皮是另一种“到此一游”而已。从《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开始,随意刻字留念的个中高手层出不穷。此前,游客在故宫博物院内一口清宫遗存铁缸上刻字“梁齐齐到此一游”遭到网友的强烈谴责,并引起人们对景区内乱涂乱画等旅游陋习的反思和热议。随后,被揪出的神人还有“牛五爷”——他在西安城墙上刻字深达半厘米。放眼一望,颐和园的镇水铜牛满身“刺青”,天坛回音壁成了签名墙,长城成了示爱板……莫言旧居没什么好刻的,随便抠点回家也是“不虚此行”。 抠墙皮当然是陋习,但这仅仅是陋习、只须道德谴责吗?我们的失误,恰恰在于将责任问题统统归咎于虚无缥缈的道德问题,于是诉诸于不靠谱的素质,规则反而不容易被人提起。譬如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马广海就呼吁,参观莫言旧居是好事,总比崇拜大款要好,但“莫要拆光莫言的老宅子”。这话的意思,其情可嘉,但逻辑是有问题的。且不说“大款”是不是需要原罪——崇拜谁,和参观旧居的游戏规则,是没有什么可比性的。“不拆光”是参观旧居的底线吗?莫言旧居里的萝卜也好、墙皮也罢,都是有产权属性的,是私产或公物,随意的破坏,哪是什么素质问题,是毫无疑问的侵权、甚至犯罪。如果我们不能从法律与规则的角度来审视扣墙皮等现象,凡事打哈哈,一笑而过,虽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倒霉的旧居也只会越来越千疮百孔、任人欺凌。 说到莫须有的“文气”,抠墙皮虽然不文雅,但实际上与蒙尘的“莫言文集”基本也是一个意思。喧嚣的围观,诺奖离中国文学只会越走越远——撑死了算是为商业文化来一次正版意义的“开光加冕”,如同包装上的3C认证、诺奖也只是烫金在一干作品的腰封上,供有此情结者买回家装点客厅或书房。抠墙皮“沾文气”,与买书“沾文气”,真有多大差别吗? 尊重旧居、读懂莫言,这是每一个真爱文学的中国人最该做的事。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08]到莫言旧居“抠墙皮”是病态崇拜
- [ 01-24]为更多“莫言”打开校门
- [ 01-10]2012年文学:莫言获诺奖,文学成话题
- [ 12-12]“诺贝尔伦理”不适用于莫言
- [ 12-12]阅读莫言:“无用”的文学有什么用?
- [ 12-10]说书人莫言:故事的魅力
- [ 12-07]莫言:“讲故事的人”变成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