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让历史无处“安放”,谁之过错?

www.fjsen.com 2013-04-11 07:04  张茂桂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1940年至1945年,侵华日军在山东济南留下一座“万人坑”,中日建交后陆续有日本老兵来中国祭拜当年杀戮的遇害者。日前“万人坑”遗址土地将要被开发成商业住宅,开发商因纪念碑太碍眼派人把碑清走。(4月9日 《济南时报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而如今,那场民族苦难历史的见证之一“万人坑”竟面临消失的危机,于情于理,都让人难以接受。

是国人都遗忘了这段历史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济南市试验机厂的工人在守望,同样很多国人也在守望。正如该厂的工人所说,“原来的工厂没了,这个没关系。这一段历史没了,我们是罪人呐!”

究竟是谁要让“万人坑”消失呢?通过记者的采访,我们了解到,试验机厂被兼并以后实施兼并的企业拿到了审批,土地规划改成了商住用地。由此可知,让“万人坑”面临即将消失的命运的直接推手乃是一家企业。这不禁让人感叹:资本的力量如此之大,竟能置历史于不顾。

同样值得追问的是:是谁批准了“万人坑”的土地审批?难道为了GDP就能不顾历史了吗?何况这是一段必须铭记的历史。有一个细节证明了当地政府部门在这件事情上难辞其咎。琵琶山“万人坑”早就获批成为济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在“万人坑”的遗址,却找不到任何与教育有关的线索。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这样的道理每个人都懂,但到了现实中,一些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竟将寄托国人情感的历史遗物当做物品随意出卖。对于此种行为,必须严肃追究责任,并予以重罚,否则,历史真的要无处安放了。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