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莫将“申遗”变成了“生意”

www.fjnet.cn 2013-04-11 10:22  江德斌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埋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正面临大规模拆迁。当地政府给出的拆迁原因,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联合申遗名单上只有兴教寺塔,不包括寺庙内其他建筑。记者了解到,申遗拆迁的背后,是著名的曲江系公司的商业运作。兴教寺这座千年古刹正成为业界知名的“曲江模式”新的目标。(据4月10日《南方都市报》)

玄奘法师灵骨是佛教重要遗产,而存放灵骨的玄奘塔所在兴教寺,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为了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兴教寺却将面临大规模拆迁,只留下玄奘塔和少量寺院建筑,其余均要改为绿化地。如此做法违反文物保护原则,不是在保护文物,而是打着“申遗”旗号破坏文物,按照所谓的商业运作模式,将“申遗”变成了一门赚大钱的“生意”。

“曲江模式”在商业运作方面的成功有目共睹,其借助文物资源优势,重新包装开发利用,推出商业旅游文化项目,从而推升地价上涨,并从中获取巨大利润,且地方政府和企业均有利可图。但此种做法对文物的损害也很大,法门寺项目即是一个典型例子。曲江文投打着法门寺的招牌,进行着过度开发,致使法门寺的声誉严重受损,可谓是得不偿失。而其试图将法门寺、财神庙、大雁塔等打包上市的做法,亦遭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反对,最终被政府部门叫停作罢。

如今,兴教寺又被曲江文投看中,借着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机会,推出兴教寺佛教文化旅游景区项目,一旦成行的话,势必将兴教寺改头换面,不复原来的清修之地,而是变成纯商业化运作的风景区。可见,联合申遗只是一个借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真正的目标乃是背后的生意,在财源滚滚而来的诱惑下,千年古刹不过是螳臂当车而已。

申遗本来是一件好事情,可以借此机会修缮文物,重新整合人文资源,让世人重新了解和认识历史文化遗产,以便更好地保护文物。然而,各地热衷搞申遗项目,不惜耗费巨资整治环境,甚至举债申请世界遗产资格,所为并非只是一个名头,而是看中了在申遗成功之后的好生意。而在成为世界遗产之后,往往意味着名利双收。如此也形成带动效应,更多地方大干快上,挖空心思搞申遗。

但是,在申遗变成生意之后,严格保护文物的基本原则,却被地方政府抛在脑后,甚至为申遗而大肆破坏文物和自然资源,造成难以估量和无法修复的损失。兴教寺因申遗而惨遭大规模拆除,不仅惹得天怒人怨,恐怕玄奘法师有知的话,也会强烈反对吧。玄奘塔和兴教寺均要依法受到保护和修缮,绝对不能挂羊头卖狗肉。毁文物搞生意的做法太短视,得到暂时的经济利益,却失去了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

如此申遗(生意),不搞也罢!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