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高校学报咋成最大“学术垃圾产地”

www.fjnet.cn 2013-04-11 15:00  熊丙奇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在中国9000多种期刊中,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约占四分之一,有2800余种。其中,高校社科学报又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其论文产出数量和相应的影响力却不成正比,按照《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数据,高校学报的平均影响因子仅为0.1102,是全部学术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0.2227的49.5%。(4月10日《中国青年报》)

高校学报成为最大的学术垃圾产地,不是什么新闻,早在四年前,这一问题就曾引起舆论广泛关注,只不过如今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反而有进一步加剧之势。

高校学报的问题之所以得不到解决,关键在于,近年来我国大学的教育和学术管理、评价体系改革力度不够,虽然教育行政化、学术行政化饱受舆论质疑,可是,由于既得利益团体的阻力,改革寸步难行。而教育与学术的行政化,是制造学术垃圾的重要推手。

首先,当前学术期刊大多由大学出资举办,很难保持学术的独立性。由于缺乏独立性,高校学术期刊在办刊时,必然出现两种情况,其一,听命学校行政的安排,服务于学校增加论文发表数量的目标,多发本校师生的文章,把学术期刊变为本校师生发表论文的自留地;其二,发表文章并不坚持学术标准,而是奉行利益标准,期刊用版面资源进行交易,包括收取版面费,出版增刊、专刊牟利等。

其次,对学者的畸形评价带来畸形的论文需求,学术期刊在功利的社会环境中,很难独善其身。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目前都用发表论文数,以及发表论文的期刊档次来评价一名研究人员的学术贡献。这样的评价标准,其实把学术评价权交给了期刊,而期刊只要想办法维护自己的核心期刊和目录索引期刊的地位就可“永续经营”。如果评价一名研究人员的学术贡献,并不关注论文,或者对于论文,不在乎其是否发表、发表在哪一期刊,而是关注论文本身的原创价值,学术期刊还会有那么好的日子过么?

按照教育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高等学校专任教师139.27万人,在学研究生164.58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27.13万人,在学硕士生137.46万人,如果他们每年要求发表一篇论文,仅高校系统就将有300万篇论文需要发表,如果一份学报一年平均发表论文300篇,我国高校的1000多份学报也不过发表论文30万篇,仅能满足高校十分之一的要求。这就是学术期刊虽然垃圾,却很“牛气”的原因所在。

因此,要让学术期刊回归学术,重视论文质量,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做出贡献,必须改变学术期刊生存的土壤。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大力推进学术管理和评价体系的全面改革,打破学术利益共同体,建立学术共同体,应该依照教师发展、学生培养的规律提出适当的学术要求,进行科学的学术评价,而不是一刀切地采取论文指标——这只会制造“论文崇拜”,鼓励大家制造“论文泡沫”而无法引导大家做有原创价值的研究。在急功近利、浮躁的学术研究环境中,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出现,从这一意义上说,学术期刊不过是学术垃圾制造的一个环节,或者说只是垃圾成果展示基地而已。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