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化解拆迁之痛,关键不在谁来拆迁

www.fjnet.cn 2013-04-13 10:11  王 琳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拆迁主体拟将变成政府而非开发商,房屋征收应当先补偿后搬迁,断水断电搞拆迁将明确追责……这些内容出自近日发布的《济南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依上位法观察,后两项均无新意,而最受舆论瞩目的,就是拆迁主体之变。

政府主导拆迁还是由开发商主导拆迁,争议由来已久。较具代表性的批评来自于“政府中立论”——在拆迁人和被拆迁人之间,政府不必、也不能放弃其监管者的角色,而主动走上前台。

从理论上分析,我也支持“政府中立论”。但又必须指出,这一判断与当下的国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

拆迁源于土地征用,是涉及土地法律关系范畴的法律行为。依征用的主体不同,有国家征用和商业征用之别。如系国家征用,必须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否则,就理应按商业征用的规则行事。因国家征用而引发的拆迁,其当事人一方为国家,另一方为居民。这是典型的公权与私权的碰撞。无论是由当事双方还是由政府单方主导征用和拆迁过程,依物权法的规定,都需充分尊重和保障公民的财产权,给予公民合理补偿,并严格依法定程序进行。

对于因商业征用而引发的拆迁而言,本是纯粹的民事关系。必须按照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等民商事活动基本原则进行。商业拆迁无论如何也不能由政府主导,甚至也不能由政府站在第三方来行使仲裁权。商业征用中的拆迁补偿实质是民事财产关系的调整,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在“民事基本制度”上只能制定法律。换言之,各地均无权制定调整基本民事权利的法规。

政府拆迁和商业拆迁,是两类性质截然有别的拆迁方式。笼统地规定谁是拆迁主体,不但缺乏法理支撑,更无法律依据。当下拆迁纠纷频发,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一些商业拆迁假行政拆迁之名,对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肆意侵害。所以说,不管各地的拆迁新政如何变革,如在制度上对两类拆迁仍不加以严格区分,恐又是“新瓶旧酒”。

除却行政拆迁与商业拆迁的区别,更应关注的还在于,必须区分征收与拆迁。征收是拆迁的前提。济南试图推动的拆迁新法,亦冠名“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若能做到“无征收即无拆迁”,谁是拆迁主体也就不重要了。

就拿近日连续发生的几起因拆迁而引发的碾压事件来说,都是征收协议并未完成,拆迁队就忙不迭地开进了在法律上还属于村民的土地。这压根就不是什么拆迁主体的问题,而是财产权保护的问题。是地方政府背离了依法行政的基本立场,错误地站在了开发商或拆迁队一边,才使得公民的财产权遭受公然的侵犯而得不到有效救济。若只是确认政府为拆迁主体,这样的地方性“新政”当然无法让人期待。

王琳 (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