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文化养老”成为社会新时尚
www.fjnet.cn 2013-04-22 09:23 林日新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最近,笔者调查发现,文化养老作为一种新颖的养老模式,已在江苏省太仓市城乡退休养老人员中悄然兴起。(2013年第七期《半月谈》) 何谓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是以文化为载体,传承和弘扬文化精神,给老人“精神赡养”,以期达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理想境界。 目前,全国各地在“居家养老”为主流的基础上,已探索出不同形式的养老方式:兴办日间“托老所”、互助养老点,“祖孙乐”的养老模式等,这些有益的尝试,大多归属于“亲情养老”的模式。虽然在养老方面起了不少积极的作用。但其规模不大,仍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需要,为此,我们可以学习江苏省太仓市城乡文化养老的新模式,让老人在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精神赡养”。 首先,必要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大部分老人已经不愁吃穿了。因此,在当下迫在眉睫的是缓解“空巢老人”的“情感饥渴”,给空巢老人“精神赡养”——各地实施了如家政保洁、送餐、陪聊陪护等举措,但由于是有偿方式,效果不够明显,加上公共投入方面的不足,使一些空巢老人难享受到普惠式关爱。而文化养老则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群众活动,政府包揽不了,财政兜底不了,唯有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调动民间力量,联手服务好管理好文化养老活动。它恰好弥补了“亲情养老”模式的不足。 其次,可行性。如今城市设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乡村则有村文化活动中心,因此,活动地点有了保障,只要基层组织给予一定资金的投入,发动当地的文化骨干的作用,文化活动就容易发动起来。如今的老人一般还是有一定文化的,有许多甚至于在上世纪六七年代还是文艺积极分子:扭过秧歌,打过腰鼓,唱过样板戏,编过三句半……如今老来重操旧业,老演员、老观众,一起回忆起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可以说“文化养老”是“精神赡养”最行之有效的养老形式,更具有推广的价值。 再次,群众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更高层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老年人生活阅历广,爱好广泛,那么,太仓市每年一届的“郑和卡杯”夕阳红艺术节,时间跨度达八个月,艺术内容有舞蹈、乒乓球、桥牌、书画、摄影、楹联、演讲、征文等各种比赛和老年才艺展示活动,每个月都有两三个项目,每年都有上万人参与其中……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这是任何养老方式都无可比拟的。 总之,“文化养老”让社会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基础上,达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的,这对于建设社区文化,繁荣乡村文化,提高国民的素质、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27]期待“补贴”催生更多养老床位
- [ 03-13]养老何时不再“九龙治水”
- [ 03-05]养老制度改革要听呼声看落实
- [ 02-28]农民工养老“走进春天里”需要综合性改革
- [ 02-28]谁来为第一代农民工养老
- [ 02-27]“兜底性”养老不该不公
- [ 01-23]帮人养老换取他人为自己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