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志愿者”凸显救援要专业化
www.fjnet.cn 2013-04-23 17:35 江德斌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芦山每天劝返千余志愿者,很多都来自大学,没带任何食品和户外用品,只凭着一腔热情进入灾区,食宿都无法保障。有志愿者跑到商店“打白条”,拿出9000多元物品分发给妇女和儿童,最终这笔钱只能由志愿者协会内部募捐解决。(据4月23日《新京报》) 志愿者赶去震区是为了救援灾民,却不料因为缺乏充足准备,无法保障自身安全和食宿,又没有专业救援技能,不仅没有发挥出作用,反而遭到官方劝返,实在是太过尴尬。 在芦山灾区每天劝返的千余志愿者中,大多数是毫无经验的大学生。这些热血沸腾的年轻志愿者,驰援灾区的急迫心情可以理解,毕竟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欠缺考虑,没有做好准备工作,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缺乏救援经验和技能,就一头扎向震区。到了震区之后,才发现自己派不上用场,反而给灾区添堵添乱,实则是好心办坏事。 而且,这几天时有报道志愿者伤亡的新闻,诸如因车祸重伤、滚石砸死、迷路失踪等等悲剧,在抗震救灾之际,又添新创,令人扼腕叹息。同时,由于信息传递渠道存在漏洞,导致信息不对称,灾区的救援状况也苦乐不均。部分灾区存在人满为患的情况,大量志愿者无所事事,反而耗费宝贵的资源,而也有部分灾区急需为灾民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却面临志愿者人手短缺的窘况。 显然,志愿者遭遇到各种尴尬场景,既有自身因素,也有信息沟通疏漏、政府组织不到位、团队管理经验不足等因素。从汶川、玉树、芦山等地震救援情况来看,由于地震的破坏性很大,震区地貌天气复杂多变,环境状况非常恶劣,对于救援技术、器材要求特别高,需要专业救援队伍支撑。而如果缺乏救援经验和技术,又没有安全保障能力的个人或团队,还是不要急于进入震区,不妨等救援结束之后,再去做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工作。 我国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国度,诸如地震、台风、水灾、旱灾、火灾等灾害事故,每年都有发生,人员和财富均造成巨大的损失。而经历汶川大地震的洗礼之后,民间救援意识增强,每当灾害发生时,都有大批志愿者踊跃报名,参与到抢险救灾之中。民间志愿者救援精神值得鼓励,但也要看到不足之处,专业救援技术和经验的欠缺,往往延误灾害救援工作的进展,甚至成为一种累赘。 在灾害来临时,我们并非不需要志愿者,恰恰相反,需要大量具有专业救援技能和经验的志愿者,积极投入到抢险救灾的工作中。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专业志愿者并非凭空降临,也需要通过日常培训和锻炼,掌握到专业救援技能之后,才可以在救灾时发挥力量。因此,在平时就需对普通民众和志愿者展开救援培训工作,用科学训练和管理模式,组建专业救援队伍,以备急需之用,免得临时抱佛脚。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23]志愿者 平凡的伟大
- [ 07-25]志愿者去灾区应戒盲目
- [ 10-26]公交协管志愿者:儿童不宜
- [ 10-17]志愿者“拦狗行动”值得商榷
- [ 09-19]不要让反扒志愿者图文并茂亮相
- [ 08-05]志愿者成宣传片主角是自信之举
- [ 05-05]志愿者“闻节起舞”是透支式服务
- [ 04-23]志愿者到高校发“安全套” 男生收了女生多回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