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店该是什么样子
www.fjnet.cn 2013-04-24 06:53 付小为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又到春暖花开的时节,本地的赏花活动一个接着一个开展着。这倒让我想到日常生活层面的另一个场所——花店。 行走在武汉街头,想找到花店并不是件容易事,它们多半以数家密集排列的方式,出现在某个花鸟售卖区域。不过,这些花店与其他零散的花店有着类似的陈设布置、鲜花种类。撇开鲜花种类选择有限这样牵涉发展程度、物流、市场等因素的问题,最让我不能理解的是,很多花店会把鲜花以一束一束的方式捆扎起来,从远处看,那些花束并排陈列着,如果摆放过多,甚至有点像小型矩阵。它们作为商品被摆置着,等待着某个消费者的“认领”。它很大程度地消磨了鲜花自身散发的自然美感。 事实上,花店本可以以另一种样貌出现。各种颜色的花朵要么插入不同式样的花瓶作观赏陈列,要么根植于盆景中尽情绽放。店主每天会精心修剪它们,有意购买它们的顾客,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销售建议,自行搭配品种,直到最后一刻,它们才会被摘下作为出售品。这样的做法并不特殊,很多以品质著称的城市,都可以看到类似的花店。反过来看,武汉的花店为什么会如此步调一致地保持着商品感呢? 最直观的原因,可能是花店主人的兴趣取向。显然,一个爱花、懂花的人,与一个把卖花作为一门生意的人,他们所布置的花店肯定大不一样。如果是这个原因,那么它就和兴趣与工作不一致带来的倦怠、敷衍类似,可以从生活与生存两难的普遍层面来思考。 当然,我不能武断地说,这些花店店主都对花的兴趣不大,它涉及的则是对商业的理解问题。当一个人以生意的心态来看待这些鲜花,纵然其个人兴趣还在,但它很难在实际层面上表现出来。相同的商品化的处理,反映了狭隘的商品观念,即产品就该有产品的样子,这个过程中,可能的创意全无滋生土壤。与此同时,那些花原有的魅力也随之扭曲。 其实,花店只是本地市场认知的一个侧影。一直以来,鼓励创新、促进技术、文化创意等产品的产业化,都是城市发展极为看中的问题。它一定程度上也取得了不少成绩。拿武汉动漫产业来说,近年来,这一新生力量迅速崛起,并且已经颇具规模。然而,据我了解,在一些动漫爱好者中,技术粗糙仍是这一产业的最大软肋。一方面,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部分,它在政策支持、资本引进下,确实取得了数量上的规模;另一方面,这些具有商品样貌的产品,却不能保持质量的同级,进而恐怕难以在未来的市场占领上有所建树。 由此可见,商品化从来不只是数量的问题,用快速生产积聚规模的方式对待现代产业,很难达到后工业化以前的市场效果。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