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以严格执法推动公民法律尊奉

www.fjnet.cn 2013-05-03 07:25  王 琳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对于法治建设而言,严格执法者更需要支持和鼓励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披露的数字显示,“醉驾入刑”实施两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查处酒后驾驶87.1万起,同比下降39.3%,其中,醉酒驾驶机动车12.2万起,同比下降42.7%,酒驾和醉驾行为总量大幅下降。

酒驾的查处数与真实发生数,也许并不能完全画上等号。但“醉驾入刑”的社会效果,却真实地呈现在我们身边。两年前,酒桌上的一句“开车不喝酒”多半会引来一阵嘲弄。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了“喝酒不开车”这一安全驾驶的底线。观念的深入人心,既受益于科学的立法,也受益于执法机关对法律的切实执行。

回顾两年前的那场“醉驾入刑”大讨论,反对者扛起的大旗中就有“素质论”和“习惯论”。有人说,国人素质低,固有的不良习惯得慢慢转变。还有人批评,素质不是罚出来的,也不是抓出来的。严刑峻法只会换来畏惧,而不可能换来内心的信服。

但有意思的是,我们常常发现那些在境内恣意违章的人,到了港澳地区或监管严厉国家,马上就遵规守法了。是他们的素质在出境那一刹那就有了迅速的提高吗?当然不是。不然就无法解释,为何这些人一回到境内,“违法违规者”的形象又毕露无遗。说到底,对法律的尊奉更多与法治环境相关。科学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确有助于限制人性中的某些“恶”。而良好的法治氛围对人的素质提升也会起到正面的指引与激励作用。

对于立法者和执法者来说,“素质论”或“习惯论”当然不应成为推进法治的阻碍。要追求的,恰恰是立法的科学与执法的严格。有个民间段子,用“严格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性执法”来形容当下的法治现状。这一戏谑的背后,正是我们的法治短板。在相关法律已为多数民意所认同并最终通过之后,杜绝“选择性执法”就成了构建良好法治氛围的关键。

我国对交通违法的处置,远谈不上是“严刑峻法”。多数国家对醉驾等违法行为的追究,都甚于我们。法律的修改不可避免伴随着利益博弈,出现利益受损者的反对之言,这在多元化社会中,实为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只要立法遵循了正当程序,吸纳了多数民意,实践了科学理性,我们就应该充分尊重。这其中,首先是执法者要尊重现行法的规定,忠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强调严格执法并不是要强化严厉“执罚”。所有的执罚都是手段,确保市民提升守法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确保社会秩序和道路的安全、通畅、有序,才是目的。违法行为自然该罚,但要责罚相一致,责罚相适应。更重要的是,要避免选择性执法和运动式司法带来事实上的不公。贝卡利亚曾言,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苛,而在于刑罚的不可避免。“醉驾入刑”同样如是。

在前述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披露的相关数据中,我们既看到了酒驾和醉驾行为总量大幅下降,也看到还有9.3万起“醉驾案”被审查起诉。再好的法治也不可能杜绝所有的违法,但运用刑罚的特殊预防功能,教育和指引更多的公民对法律有更好的尊奉,却是执法者、司法者理当直面的挑战。联想到一些地方因为严管行人违章而引发的不少争议,大众传媒也理当立足于公共安全的维护,来组织对这些严管举措的讨论。对于法治建设而言,严格执法者更需要支持和鼓励。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