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背后的时代伤感
www.fjnet.cn 2013-05-08 18:09 单士兵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来说两句
4月26日,电影《致青春》上映。至5月7日,片方正式宣布《致青春》突破五亿。如此保持着强劲的票房持久爆发力,着实令人感叹。 回过头来想想,这两年,电影市场刮起的青春风暴,也都是如此强劲。比如,不到两年前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也曾带来强大的票房冲击力,引发热议。 青春电影领引怀旧潮,这是一种文化现象。怀旧,是一剂情感的药引,回忆青春对当下生活来说,有时是在麻醉,有时是在敲打。这背后,都是因为有着一种特定的时代伤感,让人难以忘却。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很少可以坚强到一直昂着头往前走,不回首。曾经有太多的过去,值得后悔,甚至是忏悔。比如,爱情。 爱情,是人生的一个重大母题,是人类一种永远向往的最高贵最神圣的情感。遗憾的是,我们太多的人生,都曾错过爱情,都曾陷入过爱情迷途。更大的悲哀就是,错过爱情,爱得迷失,此后的人生,往往又是失败的。 在电影《致青春》里,郑微、阮莞、陈孝正、林静、老张、黎维娟,他们上演的,也就是种种错失。在同名小说里,还有这样的判断句,“谁先爱了,谁就输了”。这也让我想起一句歌词,叫“谁爱谁,都容易被牺牲”。那首歌,叫《亲人》。不爱的人,其实是很难做成亲人的呀。 比如,考上大学的黎维娟跟乡下男朋友分手了,嫁给了五十多岁的离异老男人;陈孝正“为更美好的前途”,放弃女友选择出国,当别人谈论他成功的时候,他说那是用做人失败换来的;还有那位完美的阮莞,因为爱了不该爱也不值得爱的人,最后的结局竟然是用生命来祭奠爱情。赢了名利,输了爱情。表面繁华,背后苍凉。太多的人生都如此。最大的失败,有时其实不就是失爱吗? 青春又何止只是爱情,有时,青春残酷得甚至与爱情无关。在去影院看《致青春》之前,我刚读完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这部小说也是讲述一段青春。一个农村青年,在挤进城市以后,面对社会恶劣的生存条件,他自强、乐观、努力地奋斗,最后并没有成功改变命运,而是被生活拖垮了,死在青春里。青年“徒自强”的最后人生留言是:这只是我的个人悲伤。 这个人的青春,甚至没有享受过爱情。小说结尾说,他从未松懈,却也从未得到。其实那不只是他个人的悲伤,而是一个时代的忧伤,而是一群人的青春忧伤。在怀旧时,我们不难发现,曾经的青春竟然如此狼狈不堪,那其实是一种强大的时代伤感。 青春是一段要经历摔打和锤炼的过程,人性需要趟过那条自私功利和集体意志的暗河,来走向更加干净纯粹与独立自由。然而,我们太多的人生,都倒在这条时代的河流里面,一身污泥,甚至惨溺而亡。从爱情到人性,从生存到理想。在《致青春》里,陈孝正说,“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允许有一厘米的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可是,计量与死守的“1厘米距离”,并没有带给他精确的完美人生。 一代代忧伤又有伤的年轻人,也都是因为他们的青春被权力控制,他们的梦想被利益捆绑,他们活在集体意志和他人评判的思维下,失去了人性自由和自我意识,当青春逝去的时候,就掉进怀旧的精神陷阱,一触到那个永远不会痊愈的伤口,就有一阵锥心的疼痛。托克维尔说,“当过去不再照亮将来时,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一个时代,如果把年轻人都套进那“1厘米的距离”,让他们失去挑战传统、威权与专制的勇气,他们又怎么可能拥有纯净、明亮、自由、轻快的青春时光呢? 青春怀旧背后,就是一种时代的伤感,它让我们看到曾经的青春,是如此狼狈不堪,也让我们对未来,难以从容自信。现在,比怀旧青春更重要的,其实应该是拯救青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3]《致青春》票房数亿击中谁的小心脏?
- [ 05-02]《致青春》:一部清浅的平庸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