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捐古建风波是非只因视角不同

www.fjnet.cn 2013-05-14 10:43  毛建国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成龙接受央视采访首次回应古建筑捐给新加坡一事,称这些古建筑并非国宝只是老民居,自己没有对不起国家。成龙还表示选址新加坡是因为新加坡之前对古建筑的保存、维修和电脑扫描做得很完善,“人家当这个是宝”。  

引起争议的这些古建筑,若把时光的指针前移20年,其实并不能算是稀有之物。包括我所在的扬州,华夏大地,城市乡村,有着大量这样的古建筑。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成为了历史。  

不可否认,一些古建筑的远去,是由于盲目开发引起的,体现出急功近利。但也要看到,许多古建筑的远去是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 

视角不同,对美的感受不同。众多古建筑,看起来很美,真正生活其中,就会发现无穷蹇拙。没有卫生间,硬件设施差,而且年久失修,需要不少精力和财力维护。在现代化的生活背景下,谁都希望生活水准更高一些,要求别人过落后生活,是一种不道德,哪怕举着美的旗帜,也不可取。这也是许多历史街区和村落,居民有着强烈改善需求的原因。  

回头来看,如果不是成龙有心搜集,随着时光的慢慢流逝,这些古建筑也会淡出视野。彼时今天的你和我,可能连感慨的机会都没有。事实不正是这样吗?这些年来,拆掉的、倒掉的古建筑还少吗?外面的人可惜,住在里面的人,叠加上了无可奈何。  

这是一种认识视角的问题。回到当前的社会背景上来,在保护和开发中,许多人毅然选择后者。可也应该想想,那些生活其中的人生活如何改善?没有资金投入,古建筑又该如何保护?多元化的需求应得到多元化的满足,不能简单地把保护和开发对立起来。大拆大建不可取,但一味拒绝开发,现存的众多古建筑或许会倒在风雨中。

政府承担责任,毋庸置疑。但以中华之大,古建筑之多,现有的财力根本不足以支撑。而且也不是所有过去的都应该留存,择其精华,取其代表,加以保护,更符合现实。

摘编自《法制日报》5月13日 文/毛建国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