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有效追责也能培育理性网民

www.fjnet.cn 2013-05-23 07:15  傅达林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通过依法问责,让每一个网民在充分享受权利的同时,不断强化自身的公民义务感,在执法的牵引下将网络言行纳入理性而富有建设性的良性轨道。

日前,利用互联网散布、传播京温商城“女青年离奇死亡”谣言的彭某等13名嫌疑人,分别因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寻衅滋事罪,经检察机关批准被逮捕。刑事追责程序的依法推进,再度让网络谣言治理进入公众视野。

造谣易惑众,带来安全秩序的破坏,引发公众对公权力机关的不满,这种危害性构成了行为人受追究的法理基础。本案中,警方查明袁某系自主高坠死亡,并向死者家属提供了相关视频资料。如果对调查结果存在疑问,可通过正常途径提出质疑,就不合逻辑之处要求警方说明。遗憾的是,行为人并未选择理性的渠道寻求案件事实,而是通过互联网编造“女青年离奇死亡”“被保安先奸后杀”等谣言,在网络上煽动帮助死者亲友“讨说法”,据说这样做的目的竟然是因为不满京温商城的善后处理。

网络为公众获知真相打开了一扇窗口,也为虚假信息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对网络谣言的科学治理,并不能像倒洗澡水那样连孩子一起倒掉,而是在确立起有节制的网络规则后,通过表达权利的保障和法律责任的追究,对网络发言展开双向治理。前者需要防范公权的压制导致网络出现“言塞湖”,后者则必须对故意造谣行为进行精确化打击。这种打击不仅宣示了网络法治的存在,也是重构网民公共理性和责任意识的正途。

分析近年来的网络谣言事件,或是一些人企图利用网络舆情的影响力,达到自己的私利性目的;或是因为盲目跟风,选择对负面信息的无理由信任。无论造谣、传谣的动机如何,网络谣言疯长的背后,都折射出网民理性的缺失。以往,执法部门对造谣者的个案式追究,更看重的是对其他网民的震慑作用,忽略了执法本身对网民理性的培育功能。其实,提高网民理性、杜绝网络谣言不能单靠公民自身的德行完善,也需要求助于“执法的使命”:对造谣者的责任追究,乃是一种权威的否定性评价,久而久之便能够在网民内心形成一种规则意识,一种秩序情怀,一种公共理念。

从根本上实现互联网的法治生态,执法者既不能矫枉过正,也无需妄自菲薄。通过依法问责,让每一个网民在充分享受权利的同时,不断强化自身的公民义务感,在执法的牵引下将网络言行纳入理性而富有建设性的良性轨道。这种网民公共性的拓展,不仅压缩谣言制造和传播的空间,也会带来一个有序、健康和生机勃勃的网络新世界。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