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大学生的文字为何让我痛苦

www.fjnet.cn 2013-05-23 15:17  刘继忠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来说两句

作为一名高校老师,我年年指导、修改和审阅本科生的课程作业、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然而,我每年用在修改学生的文字表达上的时间,远大于确定选题与思路上的时间。

与其他老师交流,他们对大学生的文字同样感到痛苦。很多老师也不得不帮学生补高中拉下的语文课,帮学生去掉啰嗦、臃肿的文字,修改病句、错字上,以使文章像一篇论文。

经过数年语文教学和四年专业训练的90后大学生,难道就不能写出一篇“文通字顺”的文章?事实上,有很多学生的课程作业错误百出,完全是复制加粘贴的产物;有些学生四年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有些学生甚至大学四年没写过一篇文章。

不可否认,当前高等教育的一些弊端,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大学生文字能力的下降。比如,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课程考试侧重于死记硬背、灵活性的教改项目较少;个别教师照本宣科,教材数年不变;青年教师生存压力较大,没有将精力完全投入教学,给学生一一修改作业,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大学生文字能力的下降。

导致大学生文字能力下降的真正祸首,还在于无孔不入的电视和互联网。早有研究表明,长时间看电视会降低青少年的智力水平。当代大学生都是伴随电视成长的90后,当他们步入大学时,原本就已经将大量时间用在了看电视上。随着互联网的崛起,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很多闲暇时间用在了上网冲浪、玩网络和手机游戏上。电视是影像世界,网络是多媒体世界,它们均不需投入多少思维就能获取信息,不利于文字素养的提升。

文字是线性的逻辑世界,它需要读者卷入更多的思维,才能获得有效信息。因此,要拥有简洁、准确的文字素养,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文字阅读量。也许有90后困惑: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文字,为何文字能力没有提高呢?问题在于,他们大量阅读的是教材,而不是经典著作。教材是一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总结,勾勒了一门学科的基本面貌,却难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经典著作常常蕴含了人性和社会中的最为核心的问题,能让读者思接万载、视通万里,激发探求真知的欲望,其文字也优美、蕴含着灵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字敏感和问题意识。

90后学生在中学时是在高考指挥棒下机械地背诵经典,将蕴含灵性的经典转化成模式化、标准化的试卷考试。进入大学后,面对就业压力,他们又进入了考证、考研热的大军中,不得不背诵各类教材。以致四年下来,很多学生没看过几本经典,书面表达趋向口语化、啰嗦也就不可避免了。

挖出大学生的文字能力退化的媒介根源,不是推卸责任,而是更好地面对。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