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童”突显孩子的社交窘境
www.fjnet.cn 2013-06-03 08:56 王海蓉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昨天,新京报联合凤凰网结合当今孩子缺乏兄弟姐妹、生活圈子狭窄、户外活动少等特点进行调查。调查显示,60.87%的家长表示,自己孩子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下。32.48%受调查的儿童平均每天在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上花费1-3小时。(6月1日《新京报》) 近年来,“宅”这个网络词汇在人群中很是流行,“宅男宅女”更是成为了对一部分人的专称,其中包含贬义,但人们似乎并不在意。2-14岁的孩童时期应该是一个很活跃好动的时期,这与“宅”似乎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彼此不搭边,然而,“宅童”却应运而生,那么着就不只是一种“流行”,而是一个群体问题了。 本该爱玩的孩子变身“宅童”,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计划生育开始,很多中国家庭都只养育一个孩子,从小便没有兄弟姐妹陪玩,孩子们对同伴既渴望又害怕,于是更多时间选择自己和自己玩。同时,随着新时代女性的事业观增强,女性不愿割弃自己的工作做全职主妇,因此,在父母都很忙碌的情况下,小孩子大部分的时间便只能和爷爷奶奶度过,隔代相处有困难,隔两代便迫使他们选择“玩孤僻”,让电脑游戏有机可乘。 此外,父母传输的思想是扼杀孩子安全感,是社交障碍的一大原因。为了保证安全,父母常告诫自己的孩子外面有危险,“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到处乱跑”,“听话”的孩子们遵守着,无数个“不要”规定了他们能活动的空间小之又小。小孩子对社会的认识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其中父母和生活环境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所呈现的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而父母对外界的紧张情绪也通过这些传递给子女,使其没有安全感,自然凭本能对外界产生防备心理。 因此,孩子们不是不爱玩,不是不乐意交朋友,而是因为他们长期所处的环境和家人的“劝告”让其对陌生环境产生防备,而日渐排斥不确定的事物,形成自我中心。 其实,孩子的内心是最单纯的,要适当放宽安全界限。没有不会交朋友的孩子,孩子很单纯,也最能接纳感情,同龄人之间,一个玩具或者一个微笑的分享也能成为契机,因此,忙碌的父母多抽空陪子女和不同的人接触,增加家人之间的交流,适当的鼓励交友,防备少了自然相处也就自然了,一次的成功相处便能带来下一次的相约,不仅能增加他们的交友圈子,也能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让孩子的社交能力输在起跑线上。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6]社交网络时代的孤岛效应
- [ 05-18]养子为何弑杀22年养育之恩的母亲?
- [ 01-21]《社交网络》为什么这么火
- [ 08-19]新族群“钟摆族”的双城生活(图)
- [ 08-03]热点关注:年轻人变身“钟摆族”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