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预防“城市群病” 须跨过“三道坎”

www.fjnet.cn 2013-06-04 07:41  唐卫毅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未来的中国城镇化将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全面提升东部三大城市群发展水平,并培育壮大7个已成规模城市群,另再打造10个区域性城市群。国家发改委下属研究机构和有关专家均指出,如果不恰当地运用行政权力“捏合”城市群,容易引发“城市群病”。(6月3日《楚天金报》)

就目前“城市群”发展的态势而言,“城市群”应当是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如果靠行政力量来捏合城市群,就的确容易引发各地的盲目扩张和不计成本的投入。“城市群”也并非越大越好,也并非整合权力资源、公共资源那么简单,其中需要过好“三道坎”:

一道是“观念坎”。目前,我们很多地方的地域色彩浓厚,习惯于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横向联系、支持、协作都做得很不够,打造“城市群”,权力如何分配、观念如何更新,仍将是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其二是“产业坎”。“城市群”应以某些产业为龙头,打造“城市群”的产业品牌。如何引导促进“城市群”建立产业集群和链条上的关联配套,减少相互间产业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提升“城市群”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等,都是需要超前思考和谋划的大问题。其三是“人口坎”。当城市的人口急剧膨胀时,势必导致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秩序问题、安全问题等大幅增加,各种矛盾也会日益凸显。人是城市的主人,生活在城市中,就需要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发展领域等服务也需要同城化,社会管理、生态环保等一体化。不然,人口决策不到位,“城市群”就会呈现大车店、赶大集式的生活状态。

其实,在建设“城市群”的问题上,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超前规划的问题。目前我们很多城市的规划和决策,缺乏战略眼光和胸襟。比如重复建设、浪费严重、污染加剧等等。特别是近十年来,很多时候都是城市首脑拍脑门式的底端设计,政策朝令夕改,不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也在以城市首长的意志而转移,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连续性受到极大冲击。如果建设“城市群”不预见50年、100年后的发展问题,那么就将是操作上的一种急功近利。显然,随着“城市群”规模的盲目扩张,“城市群病”也将随机出现并且越来越重,届时,再回过头来诊治恐怕将“无良药可治”。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