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假信道出真形象

www.fjnet.cn 2013-06-14 08:36  李  杏 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延安城管跳踩商户头部事件相关责任人已经被处理,而焦点却转向了一封网上“道歉信”。在这封以被打商户刘国峰名义写的公开信中,刘国峰表示自己也有一定责任,对政府处理结果非常满意,希望延安革命圣地的形象不会受此事影响。

对这封信的真伪,当事人刘国峰却先后态度不一。12日,他对《城市信报》记者表示:“信不是我写的,不代表我的意思。”而先前刘国峰曾对西部网证实,该信确实是受他本人委托发表的。

受害人反而“致歉”,自觉理亏,为打人者开脱,力挺地方形象。然而,众目睽睽下的暴行与道歉信形成了巨大反差,加之前后矛盾的说法,舆论的质疑与唏嘘都指向了最有可能的真相。

如果这封信是刘国峰的真情实意,我们不免要为他的“大义凛然”和“觉悟”之高而赞叹,但明显不合乎人之常情。现在看来,恐怕更多人还是宁愿相信,这信并非出自他的本意。事件已经依法规处理,突然冒出个受害人亲身辩护,难逃“危机公关”的嫌疑。

“公关”也罢,措辞上耍点花腔来缓和气氛,大抵还能找个技巧问题的托辞。若是强行捉刀,歪曲人意,为自己开脱贴金,这可不是水平欠佳,而是彻头彻尾的说谎,掩盖事实,故意造假。

对一些地方来说,形象和面子很重要,时刻注意“影响”。我们提倡提升城市形象,但是,有些地方理解的“形象”,却只是“家丑不可外扬”。因此,相比起建设良好的城市软硬环境,捂住负面消息才是要务,捂不住,就想方设法补救“化解”,为了消除舆论影响,“擅用”新媒体,甚至不惜造假。

关于公信力的建立与维护,社会讨论得不少,而这场荒唐的“道歉信”风波,多少折射出公权力自身存在的问题。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