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黑暗系童话”真有那么法力无边?

www.fjsen.com 2013-07-16 16:49  王垚烽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太可怕了!现在的幼儿读物延续了黑暗的传统!”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中晒出一组丑小鸭童话故事:丑小鸭并没有变成美丽的天鹅,而是在离家出走后被宰杀,成为了“烤鸭”。该故事引发网友极大关注,不少人大呼:“接受不了!”甚至有专家斥责此类新编童话,是“毁三观”的反社会作品,有关部门应予禁止。(7月16日《武汉晨报》)

对于儿童读物的争议,历来纷纭不休。比如卢梭就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寓言有坏心术,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而钱钟书反对的理由则是,童话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问题是,寓言、童话、少儿读物真有这么大的影响、教育作用吗?我看未必。

像此番遭到舆论一致指责的黑暗版的“丑小鸭”,平心而论,读完以后我并没有发现故事有多不堪、结局有多可怕,相反倒觉得有些滑稽可笑——用流行的话讲,谁叫这只“丑小鸭”入戏太深,真把自己当白天鹅了。当然,你可以指责我心肠太硬,但反过来想想,会不会是因为家长们太敏感了呢?

就拿本人的经历来说吧。小时候,我就没有正儿八经地读过几篇“正能量”童话,打有记忆起,看的全是《水浒》、《三国》的连环画,听的也是《隋唐》、《说岳》的评书,但这些成天喊打喊杀的“战争故事”并没有把我唆使成为一个暴力论者,相反塑造了我最初的正义观念。而随着年岁日增、读书愈多,原先那些小人书里的糟粕部分也慢慢被岁月所荡涤。回头来看,小时候读什么书,书里讲什么故事,对一个人有影响,但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更重要的是,要相信人类是有朴素是非观的,哪怕他只是个孩子。

事实上,真正影响孩子“三观”形成的因素,与其说是童话故事,毋宁承认是社会这部大书。用钱钟书先生的话讲,“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你看,无论是经典童话还是黑暗版“新编童话”,都没有说过“贪污光荣、清廉可耻”,但为什么会有小学生从小立志“长大要做贪官”呢?这究竟是童话的问题,还是社会大环境使然?

因此,作为家长、政府和社会,真正应该反思的是“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看看自己能否“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孩子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若能,则就算儿童读物有些“剑走偏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也会自然地去芜存菁;反之,要是道德失范、正义匮乏、小人得志、好人吃亏的大环境不变,那么童话越纯洁、越经典,恐怕孩子越会被教得简单、幼稚,长大了越可能处处碰壁上当。

环顾我们身边,这样的“受害者”想必不难找吧!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