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石》的离经叛道何以惹口诛笔伐
www.fjnet.cn 2013-07-22 08:34 王希怡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美国《滚石》杂志8月刊选用19岁波士顿爆炸案嫌疑人焦哈尔·察尔纳耶夫作为封面人物,引来口诛笔伐,至少5家美国连锁零售店宣布拒售8月号杂志。一贯擅长以离经叛道出奇制胜的滚石,这次遭遇“滑铁卢”其实并不冤枉。 出现在《滚石》封面上的察尔纳耶夫充满“星味”,他卷发蓬松、眼神慵懒,一脸摇滚明星式的反叛和迷蒙气息。记者珍妮特·瑞特曼花费两个月完成了封面报道,采访了察尔纳耶夫中小学时代的好友、老师、邻居以及涉案执法人员,全方位剖析了一个原本前途光明的可爱孩子如何变成魔鬼。 平心而论,《滚石》的报道并非是“洗白”察尔纳耶夫。但“一个拥有光明前景的可爱孩子”之类用词,加上字里行间流露对他不幸的感伤,难免令人质疑《滚石》对这位疑犯的人文关怀是否超出情理?这让受害者及其亲朋好友情何以堪? 有人为《滚石》辩解说,察尔纳耶夫同一张照片曾被美国多家媒体刊登,《纽约时报》就曾在头版用过这张照片。而且,恐怖分子上美国杂志封面也不乏先例,拉丹和扎卡维(“基地”老三)就上过《时代》封面。但是,上《时代》封面和《滚石》封面的性质完全不同:前者是就事论事的客观新闻报道,后者则每每象征着一种为流行文化推崇的成就。 作为一代又一代摇滚青年的精神图腾,《滚石》已然成为美国流行文化的一个符号。这种独特的光环使得登上《滚石》封面成为无数音乐人孜孜以求的梦想。 当拉丹出现在《时代》封面时,照片被画上了一个大大的红叉,杂志立场不言而喻。而当察尔纳耶夫出现在《滚石》封面上时,其所带出的信息则会让美国民众不解和愤怒——为何一个双手沾血的恐怖疑犯,会和一众摇滚明星、大众偶像和艺术先锋在同一个平台笑傲登场?! “9·11”袭击虽已过去十多年,但恐怖袭击在美国人心中留下的阴霾还将继续存在。由此,“反恐”几乎成为美国一张无往不利的通行证,反过来,任何对恐怖袭击行为的同情与开脱,哪怕只是沾上点边,都会接触及美国主流大众的容忍底线,刺痛他们内心的旧伤口。因此,《滚石》这次的离经叛道,闯入的是一个从没有美国媒体敢冒犯的道德禁区;这不是一种引领潮流的前卫,而是一个有悖情理的错误。 王希怡 (媒体评论员)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