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给陈副省长一个台阶下
www.fjsen.com 2013-07-30 16:26 王明远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的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于7月28日转发一条美国枪击案微博后,评论说一些不爱国者为败类、人渣,应该赶紧去美国,不要说自己是中国人。引发公众热议和质疑。(7月29日人民网) 对于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的微博争议,网络上出现了两派意见,一方为力挺者,认为陈副省长敢怒敢言,把官做到这个程度仍旧直抒胸臆、充满个性,不似寻常官员的满嘴官话、套话,值得赞赏。另一方则认为陈副省长身居高位,却不注意说话方式,言论近乎于粗口大骂,作为政府高官,这样不顾形象地漠视普通网民感受实在令人侧目。 对于两种舆论,从客观来说,既不必对陈鸣明的“个人魅力”过份放大,也不宜对其言论进行刻意,甚至恶意的解读。抛却副省长的身份地位,陈鸣明也是一个具有自己个性和情感的普通自然人,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喜怒哀乐。作为年近六旬的一省之高官,能够关注网络,敢于参与到复杂多变的微博世界中来,这在技术操作上已属不易。但是对于正确把握网络生态,深刻了解网络语境,却并非易事。对于寻常人可以无所顾忌进行的吐槽、抱怨甚至谩骂,放到一位副省级高官的身上则显得格格不入、非常刺眼。在这一点上,陈鸣明的言谈显然未经思考、信口而出了。 网民构成复杂,微博上流传的各种信息也鱼龙混杂、真伪难辨。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作为一名微博实名认证的政府官员,想运用新的媒介、通过更快更直接的方式了解民意和舆情,此举本属好事,值得称道。但是陈鸣明却没有善待个人与网络之间的关系,误判了网络的话语环境,当面对和自己观念相左及令自己不快的网络声音时,口无遮拦地以一种最为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加以评说。这种辞令,且不论是出自一名省政府要员之口,即便是对于普通人而言,也是缺乏风度、有失体面的。更何况陈鸣明并非仅仅只代表着个人,从某种程度上说,一言一行更代表着省政府的形象。来自于部分网民的不满,与其说是针对陈鸣明本人,不如说是把更尖锐的矛头指向了政府部门。因而对于此网络事件,无论陈鸣明本人还是所有正在运用及将要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工作的政府部门,都是需要反思的。 在网络世界,副省长和普通百姓拥有的话语权是相同而对等的。诚如人民日报微博在事后所评述的那样:“自媒体时代,表达要考虑受众感受,表达合理才有良性互动。表达不对路,再好的观点也难免不被理解。理不能糙,话也不能糙。官员触网,不妨也走一走群众路线,戒一戒说教话风。”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声音,要多持一份理解、一份包容,通过合理且善意的方式让倾听者赞同自己的观点,而非以破口大骂式的姿态面对,使网民产生无端的愤懑情绪,这样的处置方式,实在不是一名政府高级官员所应当具备的素质。 至于由此事件延伸而出的网民欲对陈鸣明的清廉情况进行调查等,笔者认为这就实在是单纯的情绪宣泄了,近乎一种“打击报复”般的口水战。相对于广大网民而言,政府及官员的微博运用尚处于“试水”阶段,这其中的失误必是在所难免,也正是需要在这样的教训总结中,官方的微博之路才能运用地更为通畅,民众才能更加接受。该事件发展至今,不仅中央官方媒体发出了批评纠错的声音,陈鸣明本人也已发文致歉,对此,我们就不妨给陈副省长一个台阶下了,让他在此次事件的经历中有所思悟,把收获到的经验运用到今后的为民服务当中。同时,作为网络民众,也不妨给自己一个反思的机会,毕竟对于理性地看待问题,我们做得恐怕还远远不够。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30]骂人副省长陈鸣明另一面:排队捐款 微博上爱管杂事
- [ 07-30]网络红人自创“微博说话指南”网友:沟通从心开始
- [ 07-30]以平常心看待副省长的微博爆粗口
- [ 07-30]“副省长微博骂人”错不只在没好好说话
- [ 07-29]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微博发文求查自家财产
- [ 07-29]“微博第一案”落定:法院判周鸿祎名誉侵权
- [ 07-29]昆明市长发微博反思城市内涝引关注
- [ 07-27]阿忆微博称北大女硕士长诗论文单独安排答辩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