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社会资本应在新一轮投资中唱主角

www.fjnet.cn 2013-08-02 08:31  余丰慧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激活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必须依靠深化改革,向改革要发展红利,通过改革投融资体制和分配制度等激活社会资本投资潜力。目前,已经到了下壮士断腕之决心,割舍自身利益、挑战既得利益的时候了。必须实施大幅度减税降费,向整个经济细胞和生产要素释放红利、大胆让利。”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薄弱环节,此举顺应了人民的期盼。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出一批重点项目,就目前社会经济形势看是一举多得之策。既可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应对经济下滑压力增大局面,起到稳增长的作用,又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造福广大群众、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民心工程。北京市拟引进社会资本1300亿推动六大领域建设,就标志着新一轮大投资拉开帷幕。

造成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困局的因素非常多非常复杂,其中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都处在乏力阶段是主因。特别是投资下降速度过快。上半年投资增速主要表现在房地产投资继续加快,而其他投资几乎停滞,这对稳增长构成较大压力。

由于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推出的4万亿元投资,造成如今的产能过剩、经济金融风险凸显,使得社会出现谈投资色变的现象,把投资看成是经济不景气的万恶之源。因此,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投资这驾马车。

从我国基础设施特别是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公益公共项目、城市环境环保交通娱乐健康设施建设看,不是没有投资项目和投资潜力。投资潜力巨大的广大农村和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等项目完全可以吸纳大量的投资机会和投资资本。关键在于谁主导新一轮投资计划。政府主导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已经暴露出许多问题,包括产能过剩、地方融资平台金融风险、贷款风险及严重的腐败现象。所以,必须由过去的政府主导转变为社会民间资本主导投资,激活社会民间资本才是正途。否则,出现经济下滑局面,出口、消费都不给力,投资也大幅度下降,经济急速下滑该如何解决?因此必须让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接力政府主导的大投资退出后下降的拉动力,成为新一轮投资的主角。

激活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必须依靠深化改革,向改革要发展红利,通过改革投融资体制和分配制度等激活社会资本投资潜力。目前,已经到了下壮士断腕之决心,割舍自身利益、挑战既得利益的时候了。必须实施大幅度减税降费,向整个经济细胞和生产要素释放红利、大胆让利。

这次国务院推出的六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重点领域,包括地下管网建设和改造,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燃气、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城市配电网、电网智能化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城市绿地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等,有关机构测算,至少会拉动数万亿的投资。这六大项目要向社会公开公布,向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私营资本完全开放,明确包括税收、土地、信贷扶持、准入政策等一系列超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私营资本进入投资。启动由社会资本主导的新一轮投资计划。同时,政府要迅速规划一批包括高铁、机场、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等向社会公开公布。

有三个问题需要澄清和理顺。一是民资进入基础设施投资会否赚钱,拿什么吸引民资进入呢?李克强总理日前说:“城市的基础设施特别是节能环保设施的建设,包括地下管网、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等。污水处理也不是非得政府去投入,我见过好几个地方的污水处理厂,通过BOT等方式,引入民间资本,是赚钱的,回报虽然不高,但却是长期稳定的。这些投资都是可以做的。”同时,民资投资并负责经营的项目,比如:地铁、轻轨等因为乘客票款收入公益性较强,但可以将其附属区域的场地和土地转让给民资经营。

二是一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确需政府主导、财政投资的,应该探索在建设阶段引入民资,建成后,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一次性买断投入使用。

三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新一轮大投资一定要防止助长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再次盲目扩张,酿成更大的地方债务风险。

总之,新一轮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开端的大投资,民资唱主角,政府应让位。把资金投在一些薄弱的基础设施方面不会造成重复投资,不会形成过剩产能,而且有利于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同时,也给社会资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投资机遇。

余丰慧(河南 职员)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