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公众为何那么在意官员的微笑?

www.fjnet.cn 2013-08-02 09:22  佘宗明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来说两句

对莫名之笑的“过度反应”,也是对官员的一种期待:作为公仆,应对民众际遇多些切肤体感

近日,一条“7旬老人抱腿不放,领导却满脸微笑”的配图微博,在网上热传。涉事领导四川广元市住建局房管处处长欧昌福,因此被网友称作“微笑处长”。事后他回应:照片只是瞬间表情,自己随即扶起了老人,官方则称系“苦笑”。(8月1日《华西都市报》)

因笑惹祸的,不止“微笑处长”:武汉11岁男童小志在某小区蓄水池不幸溺亡,其父母与街道干部协商时,发现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朱大立“面露笑容”,质疑其诚意。当地回应:朱大立天生一副笑眯眯的“福相”,引发误会。

两则新闻,剧情类似:两位官员,都因不太合时宜的笑,落下“冷血”之名,也成了舆论靶心。公众怒斥,无疑是基于经验判断:男童溺亡、老人跪地,都太过沉重,官员应当心怀痛感,可他们在现场非但未露哀色,反而面露笑容,这看上去不合情理。

因笑得咎,这已经不是首次。陕西“表哥”杨达才,就曾“跌倒在这坑里”:他在延安车祸现场的那一笑,引来人肉无数;而学者唐钧,也因在电视上含笑点评民工冻死事件,受到广泛质疑。原因无他,就因这笑太“违和”,触犯了公众情绪。

俗话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人之面相,会随情境而变。婚礼喜庆,葬礼肃穆,在特殊场合,表情亦有讲究。在人们看来,切肤体感往往会流诸表情,面对他人不幸,面无悲相,反倒面呈微笑,难免让人感到视觉不适、极其别扭,将其跟“麻木”扯上边。

平心而论,这般惯性揣测,未必就合乎科学:正如《孟子·离娄上》中说到的:“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面相音容,并非评判个人品德的关键依据。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看长相识人,或造成误判。

比如,涉事干部朱大立就称,自己天生面相,易被误会;同样“摊上事”的官员欧昌福则辩称,笑只是瞬间表情。这话如果兑换成网络流行签名,那就是——“笑只是个表情,与快乐无关”。

从“天生面相”到“瞬时表情”,都是寓指笑非幸灾乐祸,纯属无意。它不乏常理支撑:现实中,的确有些人面相偏温和,满脸堆笑成常态,在某些严肃情境下,他们也难“调控”表情。

但这番言辞,恐怕难释网民之疑:表情是意绪表达、心声传递的“话筒”,即时性的“微反应”,更是窥探个体潜在想法的“窗口”。面对孩子之死、老人的悲怆境遇,官员若心存悲悯,当少些轻佻,克制笑意,以免刺激不幸者的情绪。若官员能“换位思考”,多些对不幸者的感同身受,还能笑得出来吗?

不得不说,这些质疑,或有上纲上线、过度解读之嫌,却也给官员提了个醒:仪容、言行得当,是做官员的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质。一个与常理有反差的笑容,或许只是个细节,可官员也当审慎,否则难从过度联想中脱身。

误会也好,失落也罢,公众对官员莫名之笑的“过度反应”,事实上,何尝不是对官员的价值期待:作为公仆,应对民众际遇多些切肤体感,而不是心生隔膜,痛感麻痹。

  • 责任编辑:王丽云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