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择校”还需“教育资源均衡”支撑
www.fjnet.cn 2013-08-02 10:47 王勇强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各地均衡配置生源,按学生居住地就近入学,大部分县基本实现了‘零择校’。”7月30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浙江省35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的反馈意见,并将提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最后认定公布。(8月1日中国青年报) 择校,这一教育界的歪风邪气由来以久,久治不除为群众深恶痛绝。浙江省何以能实现“零择校”,一举克服这一教育界“顽疾”? 从媒体报道来看,浙江省的做法可归纳为两条:第一,通过公开摇号的办法确定招生名单,确保公平性。第二,区委区政府“一把手”表态不递“条子”,杜绝“权力”干扰。由此,“招生信息公开透明,有‘路子’也走不通了”,一举实现了“零择校”。 浙江省的做法确有借鉴意义,但笔者以为,以上措施还有商榷的地方。首先,摇号确定招生名单,能否真正做到公开透明?武汉曾发生经适房“六连号”事件,证明在摇号上动手脚并不是难事。再者,即使“一把手”这样的有权人承诺不再递“条子”,那财大气粗的有钱人来了怎么办?别忘了,光浙江温州一年的“借读费”就收入上亿元,上交财政上千万元,学校能抵得住诱惑?还有那条可笑的“对择校乱收费行为一经查实,实行退钱不退人”的办法,那不是可以交了钱把孩子送进学校后,再自我举报,来个“人财两得”? 而且从浙江省实施“零择校”的反应来看,也显现出了推行的压力。有校长担忧,“现在不择校、不收费,教育的事难办了”。有干部担忧,“‘零择校’ 是一个‘丢选票’的改革举措”。 笔者也担心,浙江省的“零择校”难以保持长久的效力,因为“零择校”举措并没有从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这一状况入手。我国教育环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教育资源分配极度不均衡,这也是导致择校行为泛滥的根本原因。择校基本发生在师资力量雄厚的名校,家长为了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宁愿花费血本也要把孩子往名校送。而教育部门也有意无意地放任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教育资源大量向名校倾斜,使名校越加灼手可热,而普通学校甚至连像样点的老师都留不住。不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择校问题就会始终存在,靠几个打擦边球的举措要想真正实现“零择校”谈何容易。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零择校’对于保障群众利益与教育公平来说是一项‘加分’制度”。的确,“零择校”体现了教育的原点回归,也为群众所期盼,但要真正实现“零择校”,还需要“教育资源均衡”作为支撑。学校都同样的师资水平了,还有谁去择校呢?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2]“不准择校”不如“不想择校”
- [ 06-17]京小学新生预计超17万 傍“四辈儿”户口图择校
- [ 06-06]整治变相择校恐误伤穷人家的孩子
- [ 05-29]专家称奥数热的根源是择校热 清理奥数在于政府
- [ 05-15]学校赞助费明码标价? 上海回应禁收赞助费择校费
- [ 04-10]奥数改头换面为择校 这边明令禁止那边暗渡陈仓
- [ 04-03]广东今年各市要推高中“指标到校”“择校生”比例要降到15%以内
- [ 04-03]广东高中择校生比降至15% 异地中考需有完整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