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零择校”还需“教育资源均衡”支撑

www.fjnet.cn 2013-08-02 10:47  王勇强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各地均衡配置生源,按学生居住地就近入学,大部分县基本实现了‘零择校’。”7月30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浙江省35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的反馈意见,并将提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最后认定公布。(8月1日中国青年报)

择校,这一教育界的歪风邪气由来以久,久治不除为群众深恶痛绝。浙江省何以能实现“零择校”,一举克服这一教育界“顽疾”?

从媒体报道来看,浙江省的做法可归纳为两条:第一,通过公开摇号的办法确定招生名单,确保公平性。第二,区委区政府“一把手”表态不递“条子”,杜绝“权力”干扰。由此,“招生信息公开透明,有‘路子’也走不通了”,一举实现了“零择校”。

浙江省的做法确有借鉴意义,但笔者以为,以上措施还有商榷的地方。首先,摇号确定招生名单,能否真正做到公开透明?武汉曾发生经适房“六连号”事件,证明在摇号上动手脚并不是难事。再者,即使“一把手”这样的有权人承诺不再递“条子”,那财大气粗的有钱人来了怎么办?别忘了,光浙江温州一年的“借读费”就收入上亿元,上交财政上千万元,学校能抵得住诱惑?还有那条可笑的“对择校乱收费行为一经查实,实行退钱不退人”的办法,那不是可以交了钱把孩子送进学校后,再自我举报,来个“人财两得”?

而且从浙江省实施“零择校”的反应来看,也显现出了推行的压力。有校长担忧,“现在不择校、不收费,教育的事难办了”。有干部担忧,“‘零择校’ 是一个‘丢选票’的改革举措”。

笔者也担心,浙江省的“零择校”难以保持长久的效力,因为“零择校”举措并没有从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这一状况入手。我国教育环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教育资源分配极度不均衡,这也是导致择校行为泛滥的根本原因。择校基本发生在师资力量雄厚的名校,家长为了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宁愿花费血本也要把孩子往名校送。而教育部门也有意无意地放任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教育资源大量向名校倾斜,使名校越加灼手可热,而普通学校甚至连像样点的老师都留不住。不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择校问题就会始终存在,靠几个打擦边球的举措要想真正实现“零择校”谈何容易。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零择校’对于保障群众利益与教育公平来说是一项‘加分’制度”。的确,“零择校”体现了教育的原点回归,也为群众所期盼,但要真正实现“零择校”,还需要“教育资源均衡”作为支撑。学校都同样的师资水平了,还有谁去择校呢?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