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培训市场乱象为何难治理

www.fjsen.com 2013-08-07 09:45  赵岑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来说两句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我国当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招生数加上在校生数超过1.8亿名。“学生人口基数”与“家长观念认可”为教育培训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个背景下,教育培训业出现了“门槛极低,疯狂扩张”的现象。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除了职场人为自己“充电”应对竞争,更多的是中小学生家长未雨绸缪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加上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孩子兴趣的多样化等,都构成了潜在的市场需求。再借着高考扩招、中学掐尖、杯赛风靡的“东风”,可以说这些因素共同“催肥”了教育培训市场。

与此同时,如果说监管的缺失是规范教育培训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这个市场背后“家长观念认可”的现实则更加值得社会关注。可以说,这上千亿的市场中,大部分是由中小学生“贡献”的:有的家长把孩子从学校接出直接送进补习班,有的孩子周末被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安排得满满当当,即便有的家长想坚守“孩子的天性是玩”,但在这样的现实下也难免担心自己成了“异类”。

教育部门“减负”已经喊了很多年,学校补课也早已被各地叫停,结果直接把孩子推向了社会上良莠不齐的教育培训机构,孩子们更是叫苦不迭,小学生厌学的心理现象日趋增多。这难道就是我们“减负”后的愿景吗?个别地方教育部门在鼓吹“减负”成果的时候,也许应该思考一下,只知道强迫老师把作业留少了,有人关注过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吗?对学校补课“一禁了之”是不是有点一刀切呢?这种一刀切是否有无视相关各方诉求的懒政嫌疑呢?

化解教育培训市场乱象,实现真正减负,首先考验教育主管部门能否拿出与时俱进,破解“唯分数论”的智慧。毕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日趋多元化的社会不仅需要科学家、白领等高端人才,也同样需要普通的送水工、快递员,甚至是小商小贩们。教育的根本,是要提高每个人的修养和素质,让社会更和谐。早知未必早慧,不用在乎孩子是否“输在起跑线上”,而要教会孩子用智慧去赢得人生。

  • 责任编辑:王丽云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