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打击违规交易是国际惯例
www.fjnet.cn 2013-08-26 09:23 任海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来说两句
所谓“坏事传千里”,光大“乌龙”已闹得全球皆知,连《华尔街日报》都出来说话,称该事件“使人们对中国股市的信心遭受了新打击”。 如果“乌龙”单纯因设计缺陷引发尚情有可原,毕竟证券市场体系比较健全发达的美国也曾于2010年5月6日因交易员失误发生“快速崩盘”事件。不过,如果最终确认存在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则必须严厉打击。 纵观全球市场,这些年曾多次引发轩然大波的违规交易事件,其肇事者均受到秋风扫落叶般的严惩,无一例外。 例如,美国检方本月对华尔街对冲基金巨头SAC资本提起诉讼,指控这家公司十多年来从事了“猖獗的内幕交易”。检方可能寻求对SAC资本处以高达100亿美元的处罚。 而在今年早些时候,SAC资本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已经为解决美国证交会对其发起的内幕交易指控支付了6.15亿美元罚金。这是华尔街历史上在证交会诉讼案中支付数额最大的罚单。 美国执法部门在打击内幕交易方面,采用了以前仅限于恐怖主义和毒品案件的窃听和其他调查手段,赢得了多起内幕交易案件诉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案子是,对冲基金巨头拉杰·拉贾拉特纳姆2011年5月被判犯有14项内幕交易罪,并以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成为美国因内幕交易罪被判刑时间最长的人。法官还下令没收他5380万美元的非法所得,并罚款1000万美元。 在欧洲,英国金融管理局去年11月底宣布,由于瑞银集团在管理系统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严重的监管失察问题,使得该集团交易员科维克·阿多波里进行了严重的非法交易,该局将向瑞银处以2970万英镑罚款。 更早的例子是巴林银行。1995年,全球最古老银行之一的英国巴林银行宣布破产,原因是证券交易员尼克·李森利用欺骗手段使银行蒙受8.6亿英镑巨额亏损,从而把巴林银行推上了死亡之路,李森本人也遭受囹圄之灾。 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依然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纷繁复杂。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旦有人别有用心地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监管者出重拳打击方可安抚人心。 2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利亚曾指出,刑罚的威慑力不仅在于其严厉性,更在于其不容规避性。国外的一些案例表明,只有对资本市场的违规行为动真格,不留死角,才能确保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1]光大乌龙事件暴露监管漏洞 交易所应该反思什么?
- [ 08-20]光大"乌龙指"继续发酵 不少股民也曾犯低级错误
- [ 08-17]光大“乌龙指”引发A股过山车 厦门股民称见证历史时刻
- [ 08-19]光大“乌龙指”1.94亿瞬间湮灭 基金紧急下调估值
- [ 08-20]光大乌龙不断 超低价卖国债期指交易限制开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