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撤离教材不必过度解读
www.fjnet.cn 2013-09-05 16:34 张立美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没有《风筝》了,学起来就简单多了。”八年级学生王浩然翻看过新教材后说。在他看来,鲁迅的《风筝》是七年级语文教材里最难懂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需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去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确实不太好掌握。”郑州七中初中部语文组组长、郑州市教研室中心组成员张玉明说,新教材用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代替了这一亲情主题的文章。(9月4日《河南商报》) 语文教材删除鲁迅文章从来就不是新闻,而是旧闻,早在2009年、2010年中学教材删除鲁迅的《药》等名篇时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不少人持反对意见,从政治角度理解,认为原因是鲁迅文章的火力太猛,文章批判社会现实。不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鲁迅文章从语文教材中撤离,公众不必过度角度,只不过是语文回归的一种做法,是语文教材跳出政治语境的举措。 只要我们没有患上遗忘症,我们就应当记得,在以往的旧教材中,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中,每一册的语文教材中至少有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从小学到高中,每一个学生要学习将近20篇的鲁迅文章,篇幅之大远超任何一位作家。语文教材删除一定量的鲁迅文章,保留大部分篇幅文章,仍然超过其他作家的作品数量,足以证明鲁迅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尤其是主要几篇批判国民劣根性和社会现实的精品杂文、小说并没有从教材中撤退,依然保留在教材之中,这也保证了鲁迅文章的影响力。换言之,语文教材删除鲁迅文章,不等于语文教材中就完全没有了鲁迅文章,只不过适当的减少了鲁迅文章在教材里的篇幅,让鲁迅文章规模回归一个合理度而已,更何况大部分撤退教材的鲁迅文章在选读教材中予以保留。 再者,从语文学科自身教学角度说,能够入选不同年级语文教材的课文,关键不是看人,也不是看作品是否属于精品,而是要看这篇作品是否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阅读和学习。如果文章太深奥,或者太难让中小学生理解,那么即使是精品文章也不适合选入语文教材。像在小学阶段,入选语文教材的鲁迅文章就以散文为主,中学语文教材入选的鲁迅文章才是我们很多人推崇的批判国民劣根性和社会现实的杂文、小说。况且鲁迅文章中的很多通假字就困惑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也被广大学生嘲讽说是名人的错别字不叫错别字,而叫通假字,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当时白话文刚刚起步的特殊时代。换言之,现在语文教材删除部分鲁迅文章,并不是说鲁迅的文章不好,也不是说鲁迅的这些文章和思想已经过时,只是因为这几篇鲁迅文章与所在年龄段的孩子接受水平不太相符,给学生学习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和压力,从而换上一篇更适合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文章而已,没有任何的政治含义在内,只有语文教学。 事实上过去鲁迅文章大量出现在语文教材中,主要原因不是鲁迅在文坛的地位之高,而出于政治语境的需求,是政治因素把鲁迅推向了神坛,也让他的文章大量进入语文教材之中。现在语文教材适当的删除鲁迅文章,只不过是把鲁迅赶下神坛,让鲁迅回归作家身份,让语文教材回归教学目的,无疑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 总而言之,在今天阅读鲁迅文章不成难题的网络时代之下,不管是增选其他过去曾经被政治批判的作家的作品,还是删除鲁迅文章,只需要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即可,不必从政治思维出发,过度解读,上纲上线。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05]“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删除鲁迅”报道失实
- [ 09-05]人教版语文“送走”鲁迅 专家:他文章“过于深刻”
- [ 09-05]教材删鲁迅文章引热议 专家:鲁迅作品应保留
- [ 09-05]鲁迅文章被传彻底退出教材 回应:只删了一篇
- [ 09-05]评论:读鲁迅不必从娃娃抓起
- [ 09-05]专家:初一读鲁迅太“晦涩” 不如看宫崎骏
- [ 09-05]评“鲁迅文章退出教材”:被删减但不会贬值
- [ 09-05]鲁迅《风筝》退出教材 曹文轩:鲁迅作品孩子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