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教师节是否定在孔子生日那天并不重要

www.fjnet.cn 2013-09-06 16:59  郭喜林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孔子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人们却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继承和弘扬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而以孔子“仁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经过孟子等后人的进一步总结和归纳,已经把“ 仁、义、礼、智、信”、反对“过”与“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谐确定为儒家思想的精髓。而正是由于儒家思想的精髓,才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后代。又由于孔子在历史上有三千得意弟子,而被我们后人尊崇为教育家和思想家。

为了尊师重教,为了使中国教育更好地面向未来,更好地面向世界,1985年1月21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关于教师节的决定》,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当年9月10日,全国各地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迎接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发出了《致全国教师的信》。转瞬之间,过去了29年。但是,近日,媒体却传出要重新确定教师节。而且是要确定在孔子出生日——9月28日。

据北京晨报2013年9月6日报道,延续了29年的9月10日“教师节”,今后可能要改日期了。国务院法制办昨日公布《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四部法律相关条款进行修订。意见稿中拟规定,每年9月28日为教师节,并增加了校长任职资格要求、提高民办校地位等一系列重要条款。报道还说,我国台湾的教师节目前就是9月28日。在已经过去的我2000多年中,孔子的出生日有没有确切的历史文献记载,恐怕很难鉴定。而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毕宝魁曾在发表于国学网上的《孔子生年生日详考》中表示,说孔子诞辰9月28日是缺乏依据的,根据记载,可以确定孔子生年生日为公历公元前552年10月9日。其他说法应该摒弃。他在文中提到,进入民国后第一次祭孔是在1913年9月28日,后人便因此认为这天就是孔子生日。如果情况是这样的话,笔者认为教师节是否定在与孔子生日相同的那一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认真落实好国家制定的所有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尊师重教。教师节只不过是一个彰显全社会尊师重教的纪念日。

如果我们真的重视儒家思想对于中国教育后代的影响和作用,就应当在教育实践中全面贯彻儒家思想的精髓,就应当把孔子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教育观点,包括孔孟提倡的“忠恕”之道和他们推行的“仁政”应以“礼”为规范的道德思想全面地贯穿在教育大纲中。然而,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的学说,与我们当今所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是不能融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孔孟儒家思想中关于人的等级划分学说,也是不合时宜的。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因为教师节和孔子的出生日进行生拉硬扯。孔子被尊称为中国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切合实际,并不过分。我们应当世世代代敬仰孔子和孟子的儒家思想,但却不能全盘照搬。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行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进行继承和发扬。

再者,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源。也就是说,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把天变成了人们现实中至高无上的道德信条,属于一种精神神化,而毫无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认识论,与老子的道德学说商友一定的差距。更不说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制差距了。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因为教师节而把孔子拉出来作为一种象征,而应当在行动上实实在在地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尊师重教成为每个中国人的自觉行动和准则,而不是追求一种仅有的象征意义。从1985年起至今,教师节已过29个年头,应该说已经在人们的思想中扎了根,并在逐渐地开花结果。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建立一种形而上的象征意义,而不追求实际教师节所产生的效果,那是一种虚无主义,与中国教育的未来毫无实际指导意义。如果那样的话,还不如维持现在9月10日的教师节更有意义。如果使我们的尊师重教工作做的不太好,只要加强改进就行。

然而,不管确定那一天作为教师节,都不能只注重表面的象征意义,而忽视了教师节尊师重教的本质意义,以及中国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必须面向世界的远大理想。因为这些都比孔子的生日更加重要。又何况孔子的生日是不是9月28日还存在着争议呢?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