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去“圈子”化,树契约化

www.fjnet.cn 2013-09-12 08:33  司徒伟智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圈子”之为用,越来越新奇。在一社交场合,听友人介绍:“如今我只找朋友做生意。碰上圈子外的,好不容易订下合同,可是到头来钱啦物啦都可能有去无回。”另一友人跟着自嘲:“小说投稿也跟上潮流呢。你没进入那个主编的圈子,就不灵,进入了,准行。”

传统社会最讲究“圈子”。费孝通早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就提出乡村全是彼此看着长大,“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里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好比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一圈圈涟漪扩展开,愈近愈密,愈远愈疏。

一个“陌生人社会”,“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于是应了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保持日常互动、确定彼此边界,务须依赖一系列契约规则,旗帜是教化的道德,底线是强制的法律。“有纠纷找法律”成为共识,欲找老兄老友老关系,难矣。

诚然,看病找相熟的医生,求教知识难点找老同学,处对象也找老乡介绍……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则可。泛化开来,奉行“熟人是一宝,关系最重要”庸俗哲学,群居终日,则不可。尤可畏者,是好些官员也乐此不疲,主要心思盘桓在自己脚下围出的圈圈内,热衷勾肩搭背、推杯换盏、私相授受。

现代社会的管理亟待新型组织纽带,去“圈子”化,树契约化。斯隆领导下的早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曾久盛不衰。后人忆述:“要想和他成为真正意义的朋友,那前提就是你先离开通用。”同事中难免有兴趣契合者,但他严格自律跟所有部属等距离交往,其理由即:“假如我和某些同事有极深的交情,自然会有好恶之分,就会影响我决策的客观性。”

硬件变,软件也须变。在日益成长的契约社会、法治社会,作为乡土社会、血缘社会遗迹的“圈子情结”还有什么立足之地?

(原文刊于9月9日《学习时报》,有删节。原题为《“圈子情结”的前世今生》)

  • 责任编辑:林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