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美国“厨房里的创新”的启示

www.fjnet.cn 2013-09-16 08:46  韩  冰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来说两句

别小看你家的厨房。说不定某一天,改变人类社会的创新,就在这里诞生。

这不是开玩笑。上世纪30年代,在纽约一个专利事务所誊写材料的小职员切斯特·卡尔森在自家厨房里埋头鼓捣了3年,制造出可用于复印的化学物质,迈出发明复印机最关键的一步。

在美国,创新并不被当成是只有专业人士和象牙塔里的学者才能做的事,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开展创新。这种“厨房里的创新”,往往都能极大地改变社会和经济面貌。

《美国创新史》一书作者哈罗德·埃文斯的统计表明,美国创新者的职业从修鞋匠到磨坊主,从小职员到发电厂的工头,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正是由于创新没有被局限于象牙塔中,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美国的创新才得以拥有“源头活水”,生生不息。

不过,要让普通人也热衷创新,光靠个人兴趣还不够,还需要有鼓励原创、尊重创新的社会文化,有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创新保驾护航。此外,商业运行机制也需要与“创新”对接,使人们的创新发明能够迅速获得商业应用前景和“钱景”。这三驾马车,缺一不可。

在美国,创新的实用性导向历来相当突出。用美国人自己的话说,没有成功向社会推广的发明,只不过是用来消遣的玩具。早在上世纪初,发明家爱迪生就曾调侃地说:“我们必须拿出(能够商业推广的)成果,不能像有些德国教授那样,毕生研究蜜蜂身上的绒毛。”

爱迪生是否对德国教授心存偏见,恐怕得交给史学家考证。但美国人普遍强调“研以致用”,这一经验值得借鉴。

特别是在发明阶段,也即创新的发育期,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社会的土壤同样重要甚至更加关键。培育民众的创新活力,需要社会给予两个必不可少的支撑:一是大胆灵活的投资机制,二是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调查发现,资金短缺是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此,美国国会通过《中小企业投资法案》,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和小企业投资公司,逐步发展出较为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这一体系推动了半导体、计算机等一波波技术革新浪潮,催生了苹果、雅虎、英特尔等大名鼎鼎的企业,为美国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鼓励创新,还须臾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这把“保护伞”。只有严格保障创新者的利益回报,才能鼓励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创新之中。有调查显示,美国制药业60%的发明和化工业40%的发明直接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有关。从这些数据中,可以读出美国创新长盛不衰的秘诀。

  • 责任编辑:林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