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督学制”的在场感和仪式感

www.fjnet.cn 2013-09-25 08:36  然  玉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教育部督导办主任何秀超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截至今年底,我国30多万所中小学均将配置“挂牌”责任督学,他们将承担起监督、指导的责任,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师德建设以及学生减负等问题进行经常性督导。据悉,责任督学对每所学校实施经常性督导每月不得少于1次。

优化既有教育管理框架,大致有两个可以努力的维度,也即实现主管部门的触角下延,以及促成校方、师生的诉求上达。从此角度看,“责任督学”的制度设计,想必是极为实用的创意。所谓督学,自然有直接“督导”之功能,而其更重要的价值显然还在于,促成了教育链条各个环节的串联。本质上说,一个具体的“督学”角色,乃是将抽象的规则人格化、具象化的尝试。

督学,既是一个职位,亦是一个过程。二位一体的属性,决定了它的多元意义。一方面,督学一职,宣示了某种在场感。所传递出的,乃是主管者、公平正义与师生同在的高姿态;另一方面,整个督导流程,以诸如听课、列席、座谈等形式展开,也颇能彰显一种古典、精致的仪式感。而今,“教学”事宜日益流俗,在此语境内“责任督学”的创设,颇有重建消逝神圣感的意味。

责任督学并不是个世俗岗位,它既非教职也非官职,摇摆两者之间又超脱两者之外。所以理论上说,非对教育事业存有执念、对师生权益深有关切者,无以担当此职。恰是基于此,教育部相关“办法”中,为督学的筛选设定了“本科学历、十年教龄”等等门槛——或许,为了最大化发挥责任督学的效用,该遴选标准在未来还可继续提高。

事实上,如今公众关于“督学制”的某些担忧,无不指向该制度在实践中被异化的可能性。比如,教育系统内浓厚的行政化、官僚化习气,会否又吞噬了“督学”一职;再比如,在我们这个人情传统深重、善于暗地勾兑的国度,“督学”能确保自身不寻租、不沉沦吗?凡此种种,并非杞人忧天的焦虑,因为在过往一段时间的错误之后,教育系统内固有的职业荣誉感与道德律,早已岌岌可危。

只是如上所述,关于教育的判断与理解,未免会陷入一个走不出的悖论:我们既忧心于现存的乱象而呼吁变革,又害怕所谓变革会被“畸形的现状”污染和同化,最终不知所措……“想得太多走得太慢,左右彷徨踟蹰不前”,教育领域的治弊图新,一再滑入此类陷阱之中。有鉴于此,面对“督学制”的新尝试,全社会也许还是边走边看为宜。

毕竟,纵使不可避免要经历试错与纠偏的阶段,也未尝不是一次经验积累和校准思路的契机吧。

然玉(重庆 职员)

  • 责任编辑:林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