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争议促推旅游经济转型升级
www.fjnet.cn 2013-10-08 08:02 樊大彧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黄金周带动的增长方式,透支了交通设施及名胜景区的未来,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由中国人的休假方式支撑的旅游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增长困惑和严峻的转型压力。旅游经济转型升级能否成功,取决于带薪休假制度能否成为中国劳动者的主流休假方式。 十一黄金周又在麻烦和争议中结束。黄金周年年过,暴露的问题年年有。今年发生的九寨沟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以及北京故宫、杭州西湖等多处景点的超载奇观,都不禁让人质疑:挪双休拼长假是福利还是“捣乱”?黄金周对经济拉动和对环境的破坏孰轻孰重? 今年是实施黄金周制度的第15个年头。近年来,黄金周的正负效应不断引起关于其存废的争议。黄金周的负面效应何在?以今年中秋、国庆为例,两者间隔不长不短,导致公众经历了为期近一个月的、挑战“生物钟极限”的“史上最乱假期”:自9月16日始,上3天休3天、上6天休1天、上2天休7天、上5天休1天。公共节假日,是以国家法令形式出现的制度安排,如此拼凑、腾挪缺乏严肃性,其后果也是消极的。节假日频繁挪动,对居民生活和公共交通都有较多负面影响。 去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约有7.4亿人次通过公路、铁路、民航出行,今年预计只多不少。超负荷的人流车流让高速路变停车场,知名景区人满为患。“扎堆”出游,导致景点被迫超容载力接待,旅游质量下降,消费者利益受损。集中的人流让交通设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致安全事故易发。同时,旅游景点、文化遗产地的生态环境都处于危险的临界状态。黄金周带来了旅游收入的增加,但这种超过承载限度的集中消费,将会透支风景名胜的未来,影响文物古迹的寿命。 黄金周的负面效果,公众当然知道而且有切身感受,但真正希望取消的人恐怕不多,因为黄金周已成为带有强迫休假色彩的“中国式休假”,黄金周是中国公众休息福利的被动保障。改变扎堆出游的根本方法是落实带薪休假,但目前能享受带薪休假的职工,主要集中在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私企员工,因为各种原因往往无法享受带薪休假,外出旅游或探亲访友不得不集中安排在黄金周。公众“热爱”黄金周,是因为这种“强迫休假”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劳动者的休息权。 黄金周制度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背景下出台的,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国内旅游。当年不少国人还不知旅游为何物,如今旅游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必需品。十多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休闲消费能力也同步提高,用于旅游、健身、娱乐等的消费大幅增加。黄金周为公众提供了相对集中的时间用于出游,在公众从现实基本生活需要转向追求精神生活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黄金周通过给予充足的休息时间,刺激了中国经济生活从简单“积累型”向“积累——消费型”转变。 今天看来,黄金周的历史任务似乎已接近完成,而且其带来的现实问题和麻烦也越来越多。黄金周带动的增长方式,透支了交通设施及名胜景区的未来,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中国人的休假方式,已到了该转型升级的时候了。鉴于人口结构及消费倾向的变化,环境保护的压力,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等等,由中国人的休假方式支撑的旅游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生活的一部分,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增长困惑和严峻的转型压力。 旅游经济必须依靠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而其转型升级能否成功,取决于带薪休假制度能否成为中国劳动者的主流休假方式。带薪休假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也事关目前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立法机关、政府部门、旅游行业需积极发力,有效解决劳资力量不对等、旅游业粗放发展等难题,保障公众享有带薪休假和优质旅游休闲的权利。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08]算算黄金周出游的性价比:多花费一半却难享高品质
- [ 10-08]《旅游法》实施后的首个黄金周 散客旅游渐成主体
- [ 10-08]天安门黄金周垃圾同比增一成 市属公园迎370万人次
- [ 10-08]黄金周的问题不能都怪“长假”
- [ 10-08]国庆黄金周新闻图片回顾(2013.10.1-10.7)
- [ 10-08]《旅游法》实施首个黄金周: 访湘自助游成"主流"
- [ 10-08]黄金周1400余万人次游贵州 黄果树仍是大热门
- [ 10-08]33万海内外游客国庆黄金周山西五台山拈香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