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何能从“公厕”变风景区
www.fjnet.cn 2013-10-10 08:06 吴黎明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来说两句
如果你打算到德国一游,如今的莱茵河谷是当地人鼎力推荐的景点之一。当你留恋于莱茵河畔的山水与古堡之际,恐怕不会想到:脚下这清澈的河流,曾经是“欧洲的下水道”。 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的莱茵河是欧洲最大河流之一,流经瑞士、法国、德国等9个国家。工业革命后,莱茵河周边兴建起密集的工业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肆无忌惮排入,莱茵河泛着恶臭,两岸森林遭受酸雨之害。到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莱茵河污染进入巅峰,干流内鱼虾几乎绝迹,水不能游泳,这条欧洲母亲河沦为“欧洲的下水道”和“欧洲的公厕”。 作为国际河流,莱茵河治理难度更大,其历程可谓一波三折。早在19世纪末,沿途国家就签署公约禁止排放对鱼类有害的污水;1950年,各国在瑞士巴塞尔建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致力于莱茵河生态恢复、监控污染源等工作,但彼时合作并不愉快,收效甚微。 莱茵河治理的契机,出现在1986年11月。当时巴塞尔附近一家化工厂仓库着火,约30吨化学原料注入了莱茵河,引发了一场震动欧洲的生态危机。人们走上街头抗议,促成了1987年5月《莱茵河行动纲领》出台,沿岸各国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治理污染。 拿德国来说,政治上民间环保意识开始兴起,环保主义政党——绿党的崛起改变了德国政治版图。此后所有政党都花大力气致力于环保,制订法律治污,鼓励环保产业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比如,自1990至2005年,德国温室气体排放下降了18%,而美国同期上升了16%。 在实际操作上,投入巨资进行治理。从1980年到2005年,有关国家为莱茵河流域治理投入了200亿到300亿欧元。从2005年到2020年,有关治理预计还将投入100亿欧元。而今,各国根据欧盟规定处理污水,环保机构每隔6分钟就从莱茵河不同地点取水样进行抽样检测,实现全程监控。 企业的主动性得到释放。一些大型制药、化工企业开始积极开发环保技术。如德国拜耳公司将其开发的污水处理技术出售,成为该企业的利润新增长点。由此发端,德国发展了一门新的产业——生态工业,并引领全球,创造了新的就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回顾莱茵河20多年的治理历程不难发现,环保不仅需要政府的决心与决断,亦需要民间草根的推动,既需要法律的威慑,也需要机制鼓励企业与专业人士的积极参与。而这,是一个与时间和耐心赛跑的事业。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12]莱茵河如何跨国治污
- [ 10-10]别在吐槽中忘记自我反思
- [ 10-10]环境税开征进入快车道 专家建议大幅提高税率
- [ 10-09]“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 [ 10-09]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市场将率先崛起
- [ 10-01]分析称组建“环保警察”或成各地趋势
- [ 09-26]台北议员带白粉质询 要郝龙斌治理艋舺公园
- [ 09-26]环境治理 不能让百姓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