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800元一张的天气证明是“趁天打劫”

www.fjnet.cn 2013-10-11 10:18  叶祝颐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有网友发微博抱怨,为办车险去江西省气象局开一张证明,工作人员打了约50至60字,收费竟高达800元。江西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负责人10月9日解释,收费的依据是该省财政厅和物价局的相关规定,但他同时承认,此类收费的标准并无具体规定,通常视办理的复杂程度协商而定。据称,收费含观测资料费、技术勘察论证费和交通差旅费等。(10月10日《南方都市报》)

面对质疑,气象局解释称,收费的依据是该省财政厅和物价局的相关文件执行的,第九项收费叫财产保险理赔气象论证凭证,收费含观测资料费、技术勘察论证费和交通差旅费等。但是气象局又拿不出具体的收费标准。既然没有收费标准,800元的收费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虽说《气象法》规定,气象台在确保公益性气象无偿服务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开展气象有偿服务。但是,很明显,气象部门开展有偿服务的前提条件是确保无偿提供公益性气象服务。事实上,天气信息属于一种公共资源,它的知情权与使用权应该属于广大公众。气象部门理应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及时向公众免费公开信息,而不是用其牟利。管理者显然不能为了一个“利”字,把公共资源当作牟利的工具。

虽说该省财政厅与物价局有财产保险理赔气象论证凭证收费的文件,但是那是针对气象部门付出服务成本而言的。如果气象局为了给特定人群出具证明,在采集数据过程中支付了一定的经济成本,适当收点费用,倒可理解。但是,对于已经发生了的天气信息,气象局早已记录在案,只需调出当天气象资料即可,又不是要求气象工作人员带着仪器去现场观测、检验,根本不需要支付什么经济成本。所谓观测资料费、技术勘察论证费、交通差旅费,都是在气象局出具天气证明之前已经产生了的。这笔账怎么能算到别人头上?一张只需耗费油墨、印泥的证明纸,也值得掏人家800元的腰包?气象局在没有额外支付服务成本的情况下,如此出售气象证明有点像“趁天打劫”。不仅没有道理,而且违背了公共服务部门的服务本质。

那么,气象局的证明为什么值钱呢?我看,主要还是公众与公共部门之间权利、地位不对称,生活中,公众不得不办这证明那证明的,如果没有气象局的大红印章,保险公司就不理赔。而气象局的证明权力又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为了不耽误办事,公众即使心中一百个不乐意,也不得不接受气象局的霸王收费条款。

另据江西本地的大江网报道,江西省气象局办公室喻主任给出的说法是,开气象证明对私人不收服务费,但网友@小一办理的是单位汽车理赔需要的气象证明,因此被收取了一定费用。但是在我看来,免费提供公共信息是公共服务部门的职责,不管是个人还是单位,不该收的钱都不能收,这应该成为公共服务部门的共识。

其实,不仅是气象信息被明码标价,近年来,有关部门打着经营、管理的幌子,出售公共资源的例子并不少见。政府部门为何如此热衷出售公共资源呢?当然,利益冲动是重要原因。但这实际上也是一些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垄断了公共资源的话语权,而公众被排除在公共决策之外的结果。而且随意出售公共资源的事情,除了媒体曝光、公众质疑外,政府部门违规成本十分低廉。笔者以为,为了维护政府公信力,就要遏制住有关部门出售公共资源的利益冲动,用法律制度给他们戴上紧箍咒,让他们支付相应的违规成本。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