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外国餐饮褪去神秘面纱是一种进步
www.fjnet.cn 2013-10-21 16:56 余燕明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星巴克在中国的“暴利”近日颇受关注。上海食品协会咖啡行业协会会长王振东表示,一杯售价25元的中杯美式咖啡大约需要耗费20克咖啡豆及一次性纸杯一个,物料成本仅2.6元。按照人均收入对比,星巴克在中国售价应在每杯10元左右。(10月20日央视) 近些时候,国内消费者对苹果公司等跨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颇有微词,原因是这些跨国巨头针对国内市场实行双重标准。所以,无论是对苹果还是对星巴克的抱怨,国内消费者不满的可能并不仅仅是消费体验的下降,还有双重标准所带来的被剥夺感。 当然,如果星巴克刻意去实行这种二元的定价标准,其行为本身就有违商业道德,国内消费者给星巴克施加舆论压力,索取应有的消费者权益也无可厚非。但是,类似 “星巴克应该卖十元”这种故作专业的判断,并以此来推论星巴克定价的欺骗性和暴利水平,似乎也难以站得住脚。 我们都知道,生产一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或其他生产资料,对于该商品的再生产虽然是必要价值,但却不是该商品价格的决定性因素。星巴克咖啡的生产也是如此,不仅包括上述列举的咖啡豆、一次性纸杯,还应该包括员工工资、门面店铺租金等成本。 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一杯星巴克咖啡时,除了看其原料成本外,还要想到其真正为顾客所消费时,必须经历哪些必要的环节,其口感饮用方面冲调的成本,其品牌的价值、销售费用等等,而这些,都是造成星巴克价格偏离成本的重要原因。 而业内所谓专业的计算,就是其指称的“按照人均收入对比”。其实,市场经济的消费不再只是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消费,更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消费。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在国外可能是最廉价的快餐,这些跨国餐饮巨头出于成本和市场的考虑,进入国内市场之初就选择落户大城市,城市居民自然成为最早的“开洋荤者”。于是,吃汉堡薯条、喝可乐咖啡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重要标志。星巴克在这方面体现得更加明显,国内光顾星巴克的消费者多是购买力较强的白领群体,所以星巴克更是成为“购买力强”、“白领群体”的代名词。 因此,消费者批评星巴克的不公平定价值得肯定,这意味着国内消费者的权益意识有所提升。星巴克的价格虚高实则来自市场条件下的信息不对称,尤其是去星巴克消费这种行为逐渐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意义之后。所以,认识星巴克的价格问题,不应该以某种想当然的角度去剖析这些市场行为。 当然,无论是媒体,还是消费者,让星巴克等外国餐饮品牌逐渐蜕去神秘面纱,还原其商品的本质属性,在价格体系上回归市场本质,都是一种进步。从长远看,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也有利于避免洋餐饮在中国“水土不服”。(余燕明) 作者为大学生 (来源:重庆晨报)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1]央视批星巴克咖啡暴利反被质疑缺乏财务学常识
- [ 10-21]央视曝光星巴克在华暴利内幕:成本更低 价格却更贵
- [ 10-21]星巴克高价格折射国人多少不自信?
- [ 10-21]探讨星巴克咖啡价格不能罔顾经济学常识
- [ 10-21]央视批星巴克在中国暴利坑人 公司回应媒体误读财报
- [ 10-21]星巴克在中国卖高价了吗
- [ 10-21]央视批星巴克咖啡暴利 回应:定价需考虑多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