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且莫片面迷恋“日新月异”

www.fjnet.cn 2013-10-25 06:52  李泓冰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守土有责,是地方领导干部的天职,守的不仅仅是这片土地,还有土地上的文脉。

“日新月异”一词,曾经让我们欣慰,也是今天各地发展仍喜闻乐见的。但在面对文化遗存的保护时,却令人纠结了。

这纠结起于地面和地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在城市化浪潮中的命运。大约是唯“日新月异”才能解决现实堆积的矛盾,也比较容易凸显执政一方的政绩,一些地方对“日新月异”有种异乎寻常的迷恋,大拆大建几乎成了城市发展的必选项。虽然,在城市化浪潮初起阶段,这是国内国外都很难回避的路径;虽然,日新月异的城市,让我们享受了现代化的便利与舒适,但这样的除旧布新,是否就意味着可以对文化遗存不管不顾?

耐人寻味的是,如今,一些地方开始热衷于复建古镇、古村、古建筑,这是对保护文物的回归吗?

近期关于济南老火车站的拆与建,就再度成为舆情焦点。精美绝伦、曾为“亚洲最大火车站”的德式建筑——济南老火车站,建于1912年,拆于1992年;2012年,济南市确认将斥巨资重建。

当年为何要拆真文物,如今又为何复建?有人一语道破:重建对大力推进济南旅游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认识到文物作用“不可替代”,掂量出文化沉甸甸的价值,无论基于何种考虑,都可视作一种进步,对文物保护来说,也是一种幸。问题在于,怎么做才能让这种“价值”、“作用”真正发挥?才能避免以“保护”的名义制造新的“垃圾”?

当年的“拆”令人扼腕,据说是因为有领导认为那是殖民地象征,“不值得留下”,一言断其死;而今,因偶然事件触发重建动议,据报道,从萌生想法到决定重建仅短短几天,一言断其“生”。

很为这样的复建与“重视”捏把汗。如果说,当初草率的拆,已给今人留下无尽的痛,那么,今天尤其应汲取教训,避免因草率的重建造成对文物的二次伤害。毕竟,对原建筑的充分研究不是朝夕之功,出于功利原因匆忙复建,同样是对文化遗存的极不尊重。

对历史遗存忽拆忽建,这种现象在不少地方都存在。我们常扼腕于推土机下的文物命运,痛惜于文物一旦被毁就“不可逆转”,就无法“亡羊补牢”,因为再高明的复建也无法“原汁原味”,重建的充其量只是复制品、假古董而已。

衣食足,而知礼仪,而知文脉之可贵。今天,公众渐渐发现,曾被藐视的老建筑老古董,是城与乡存在的根由和象征,珍藏着来自古代、来自先祖的气息与体温,也温暖着今人的心灵,有了这些历史的靠山,我们在奔向梦想的途中,更踏实、更有主心骨、更有人文底蕴。怎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因片面追求“日新月异”,让五千年文明遗存在现代化浪潮中跌落散失?

守土有责,是地方领导干部的天职,守的不仅仅是这片土地,还应有土地上的文脉。拆旧建新屡屡发生,让人如何放心得下?也许缘由之一是,莫名拆毁文物的那些人,往往难以追责,于是,在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的两难中,几多遗址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碾成真正的废墟,当年梁思成痛心疾首的拆拆建建悲剧,也还在发生。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文物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在这个“化”字中,提请地方决策者切莫忘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咛: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昨天的记忆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不管有多少利益在身后蠢蠢欲动,都请记得,文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故园。别再瞎折腾了,行吗?

  • 责任编辑:林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