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不能让区伯成为孤胆英雄

www.fjnet.cn 2013-10-28 07:04  邓  为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来说两句

在广州,被称为“全国监督公车私用第一人”的区伯几乎家喻户晓。从2005年开始监督公车私用至今,他一直执着于探寻公车私用真相,也时常质疑官方的回应。与此同时,他前后五次因监督公车被打,母亲住处被撒冥币,电话骚扰和恐吓更如同家常便饭,网络上甚至出现了“反区伯联盟”,不断爆料他骗取低保、有精神病史、曾坐过5年牢、背后有团队推手。

区伯的故事,经常看新闻的读者恐怕并不陌生。一个吃低保的、年过五旬的老人,数年如一日,用两部普通手机,坚持拍摄和监督公车私用,几年来,其监督曝光的上百辆公车私用事件被查处,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惩戒。不过,一路走来,非议与污名化也如影相随,这让执着于探寻公车私用真相的区伯更像是一个孤胆英雄。

在众多网友心目中,区伯近乎偏执的行为却俨然是公民意识的典范。为了拍摄和监督公车私用,遭受诸多不公待遇与恐吓也在所不惜。在区伯事件的带动下,曾出现过影响一时的“随手解救公车”的监督公车私用浪潮,很多地方的公车私用被网友曝光,民间的监督力量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囿于多种原因,这种热情与行为,并没有如区伯那样持之以恒,这也再次让区伯“堂吉诃德”式的监督举止变得弥足珍贵与高大。

其实,在区伯成为孤胆英雄的背后,是公车私用的沉疴难以得到有效根治的弊端与问题。正如区伯坦承的那样,“现在公车越来越不好分辨了,有的车牌看上去和私家车没什么差别,但我还是能看出来”。对执着于监督公车私用8年的区伯来讲,“我还是能看出来”固然可敬,但这也提示着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公车私用的监督难度也在递增。换句话说,避免区伯这样的“一个人在战斗”的尴尬,关键还是要制度给力,公民监督公车私用的行为需要能够与制度无缝对接。

实现这一点,起码要有三个前提。其一,公车必须便于监督,“公车越来越不好分辨”无疑是在为监督公车私用设置障碍,能不能像众多网友建议的那样,让公车有明显的标志,这样才能使公车私用真正便于监督。其二,对待公车私用,必须加大惩戒力度,弱化惩戒甚至虚置监督,公车私用就不会灭迹。其三,给监督公车私用者必要的支持与保护,避免出现区伯监督公车被打、恐吓和电话骚扰等问题。

区伯这样的英雄固然可敬,但未免太孤单了。如果制度依旧逶迤踟蹰,区伯的坚持就会愈发让人感到苍凉与无奈。毕竟,靠社会上一两个人的独自战斗,终究势单力薄,无法形成强大的监督和倒逼力量,公车私用的疾患依然会抱恙与难治。

邓为(河南编辑)

  • 责任编辑:林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